十八大报告解读:把海口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城市
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海口各界在认真收听收看报告后一致认为,海口落实胡锦涛同志报告精神,应坚持生态立市、环保优先,加快发展低碳经济、生态环保产业,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认真研读十八大报告后,市环保局局长陈超认为,胡锦涛同志报告特别强调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为海口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他看来,以过度消耗能源和资源、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方式,留下了长远的隐患和危害。我们只有把经济发展与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和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对生产要素产生最科学的集聚效应,并营造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据介绍,近年来,海口市优化功能布局。坚持“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西部转移”,搬迁位于中心城区的椰岛集团海口酒厂等企业。改变中心城区历史遗留的工业与居民区混杂状况,消除结构性污染;优化产业结构,禁止高耗能、高排放的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了38家实心粘土砖等落后产能企业。新建项目禁止使用煤,建成区基本消除燃煤企业。积极发展和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2011年,全市燃煤量仅为2.7万吨,清洁能源使用率为99.3%。
陈超介绍,海口“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完善生态功能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区域性生态功能。到2015年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5%以上,重大项目和大型公共设施全面实行合同能源管理。把加强环境保护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城市。
守耕地保护红线留更多良田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要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海口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盛林认为,胡锦涛同志报告特别强调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给海口的国土资源管理提出了明确方向。“十二五”时期,随着我市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用地需求更趋旺盛。今后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正确处理好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土地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优质服务与严格执法的关系。
而要实现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的互动双赢,就必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保护工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优质稳定的耕地资源基础。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能够有效解决耕地分割细碎、水利设施短缺等问题,既可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又可以加快推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还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与幸福家园建设。
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美好家园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强调,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生态省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张信芳认为,报告用感性的语言提出了严肃的发展战略目标。海南的发展,就要按报告的要求,走以人为本、环境友好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
他认为,海南应该按照报告的要求,打造一流的生态人居体系。实施“绿化宝岛”大行动,建设多层次的城镇绿地体系,要让森林进城市,公园进农村。综合整治城市内河、内湖环境,努力实现城镇污水、垃圾全收集和全处理。科学编制村镇建设规划,结合土地整理、改水、改厕、改栏舍和沼气普及化,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系列建设活动,重点推进生态市(县)、生态文明乡镇、生态文明社区和生态村的创建活动。把海南建设成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编辑:heyan
相关阅读
海口:湿地入城美如画
近年来,海口市用生态修复的方法对山水林田湖草进行一体化生态修复。截至目前,海口市共消除黑臭水体面积逾720万平方米,建成区32条水体中31条告别黑臭。据介绍,海口生态修复带动湿地入城,不仅改善水体水质,增强生态自我【详细】
海口最大湿地公园——美舍河凤翔湿地公园
近年来,海口市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详细】
海口将更大力度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14日连续的强降雨,对海口市多路段海绵化改造进行了考验,海口市市政管理局排水所所长黎军表示,海绵化改造后的市政道路蓄水能力比改造前好,但其容量也是有限的。此次内涝是因为强降雨遇上高潮位所致,而连日阴雨又让地表土壤水分饱和,雨水无法通过排洪沟和自然下渗排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