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永续发展
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为城市快速扩张加了一道“紧箍咒”。如何让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好“五位一体”战略的新要求?本报邀请了几位出席十八大的重庆党代表畅谈思路
程志毅代表:
建设生态文明 更需完善制度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一系列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表述出现在十八大报告中。十八大代表、市城乡建委主任程志毅认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创新和创举,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他同时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更需要完善制度。
城市空间布局
注重城市功能衔接和互补
生态文明建设首先体现在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优化上。程志毅说,按照报告的精神,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是国土空间布局的原则。因此要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就重庆而言,国土空间的布局主要体现在重庆的城镇化建设中。程志毅说,重庆的城镇体系建设分为4个层次,各个层次有各自的功能和定位。其中,重庆主城要凸显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功能,发挥在市域城镇集群中的核心引领功能。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则努力发挥辐射带动区域城镇群发展的功能。23个区县城作为城镇化的重要支点,主动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辐射,吸纳农村人口转移,辐射带动小城镇发展。而100个左右中心镇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注重特色开发,示范带动周边小城镇建设。
程志毅说,从规划和布局定位看,不同层面的城市群关键是注重相互间功能的衔接和互补。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土空间的优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推行节能建筑
废除300多项高耗能技术和工艺
“随着全国城镇化的大举推进,建筑行业的能耗已由原来位居工业、交通行业之后的第三位,反超交通位居第二位了。”提到节能,程志毅认为,推行节能建筑,十分重要。
程志毅说,重庆是在全国较早推行建筑节能的城市。并根据实际和科技发展情况,按照国家65%的建筑节能标准,废除了300多项高能耗的技术、工艺和工法,还推出了600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工法。
“由于新技术加大了建筑成本,一开始推行很艰难。”程志毅以建筑物的窗户为例,安装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隔热效果好一倍,但一次性投入成本也相对高些,刚开始很多建筑商或开发商不理解。后来建委推行节能低碳“绿色小区”概念,对建筑从业人员开展大规模的培训,并通过全程监察、监测之后,为遵循绿色、低碳、循环理念的建筑颁发“绿色小区”认证,无论是开发商还是业主都意识到节能建筑的优势,开始接受节能建筑理念。
“围绕节能、低碳,标准的制定很关键。”程志毅说,目前重庆已出台了200项地方标准,还协助国家制定了26项国家标准。
生态文明建设
重在完善制度
“生态文明建设,完善制度最重要。”程志毅说,重庆曾于2007年出台建筑节能条例,也是全国第二个出台该地方性条例的城市,这为全市大规模推行节能建筑提供了法律和制度的保障。
十八大明确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程志毅认为,这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如何完善相关制度,他认为,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对建筑节能、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考评体系,将相关指标纳入对企业的资质评定和招投标评标中。同时,可以采取买卖能耗的方式,如高耗能的企业,超标部分可以向节能企业购买指标,通过经济杠杆,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郑向东代表:
将生态文明的国家战略 变成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过去我们谈生态文明,强调的是环保设施的建设。”十八大代表、南岸区委副书记郑向东说,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四个维度谋划,具有开创性意义。
“什么样的城市空间,决定什么样的城市生活。”他说,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这对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构建生态的空间载体,还需要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郑向东说,生态文明除了建环保设施,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要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细节开始,从我们每天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减量开始。”
为此,他认为,老百姓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是将国家战略变成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引导老百姓深度参与,“只有这样,生态文明才能深入人心,才是老百姓可以享受到的。”
郑向东表示,生态文明对南岸发展具有指向意义。南岸区本身极具生态特色,南山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森林公园,近50公里的江岸线,山水相依,是宝贵的生态资源。我们既要保护好南山森林资源,还要建好南滨路及延伸段,打造亲水滨江,让市民和江水之间有更多互动空间。
而在产业结构上,发展手机、物联网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低投入高产出,提高发展效益;对传统的机电产业,利用信息化提升改造;打造一系列市场集群,包括接纳搬迁的朝天门市场和药品市场、汽车市场、再生资源市场等,发展现代物流业,集约高效,降低能耗,走低碳绿色发展之路。
空间和产业的转变,最终落脚在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上。郑向东说,将积极推动生态文明普及教育,让生态文明意识深入群众心中,进而成为行为自觉,“让老百姓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角。”
谭家玲代表:
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民生福祉
重庆市生态农业示范区、全区森林覆盖率48.6%……已有不少优势的重庆市南川区,如何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再进一步?十八大代表、南川区委书记谭家玲接受采访时表示,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南川未来建设生态强区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以创建全国生态区为总揽,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谭家玲说,南川的生态文明之路也历经了不少考验上世纪确定的资源开采加工型经济结构,使南川一度面临城区空气质量污染严重、农村面源污染明显等难题。
近年来,南川开始深入实施环保“四大行动”:强力推进污染减排,统筹城乡环境保护,大力实施城区空气质量改善工程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谭家玲表示,南川已融资3.2亿元,完成了全部31个乡镇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两污处理”系统建设,并组建专业化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开重庆市先河。特别是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方面,南川创新采用了“户集、村收、镇运、区处理”模式。
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区,是南川实施“生态强区”战略的一大抓手。谭家玲说,目前落户在南川大观镇的生态大观园,正在打造健康养殖产业和休闲农业产业,“未来将基本形成优质粮油、蔬菜、畜禽三大优势产业,笋竹、中药材、茶叶、花卉苗木、休闲农业五大特色产业发展格局。还将建星级农家乐100家,发展"小农庄"经济200多家。”
“去生态大观园,既可赏景,又可养生。”谭家玲称,当地每立方米负氧离子近2万个,去了相当于“洗肺”,“我们将立足于向生态要效益,逐步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目标。”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艺术介入城市空间需优先提升审美水准
近年来,雕塑以艺术展、艺术节和主题公园的形式介入公共环境,并从一线城市逐渐过渡到二、三线城市,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早期的城市雕塑对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来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自20世纪80【详细】
成都: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
近日,作为成都市构建【详细】
重庆大巴山发现大面积野生珙桐群落
植物学专家日前在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大面积野生珙桐群落。这也是城口县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首次发现大面积野生珙桐群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