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庆西:中国人怎能舍弃古村落
在城市和乡村的现代化进程中,急功近利的更新改造,打着旅游开发的名义随意破坏古建筑,已经使中国古建筑遭到极大破坏,让人痛心。近年随着古建筑的减少,古老的记忆正在消失,中华文化的基础日益薄弱。如何有效保护古建筑,延续中华文明的文脉,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古建筑不仅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无声的历史载体。众多古建筑、古村落、名人故居,具有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文物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们间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历史的百科全书,值得倍加珍视和传承。
我们经常抱怨古建筑、古村落得不到有效保护,一个重要原因是公众不了解古建筑的价值。不少人认为,建筑是为了居住生活、工作和生产的需要,应该越新越好,古建筑早已过时,是现代社会不需要的东西。事实上,只要去过欧美发达国家,感受到西方城市面貌深沉与稳重,震撼于留存至今的欧美古建筑底蕴的人,就会知道这种想法是失之简单的。
我的老师梁思成先生在八十年前明确提出:最有效的保护就是让国民知道其价值,以及在中国美术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只有大家都知道其可贵,才会自觉保护。要使我国古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古建筑文化得到传承光大,首先就是要提高公众对古建筑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起到保护作用。
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好东西,我们当然要好好地研究了解、宣传推介。因为只有知道了这份遗产有什么价值,公众才会有保护和传承的意识。中国古建筑保护已到了极为迫切的抢救性阶段。
近五年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携手清华大学发起公益活动,支持专家把专业性的建筑知识编写成通俗、普及性的读物,赠书20多万册。并在多处举办古建筑知识讲座、全国古建筑摄影大赛,参赛人数共有6万多人次,参赛作品达到34万幅之多。这一系列科普性的举动,使广大民众进一步认识了积淀深厚的中国古建筑,对保护古建筑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民族软实力需要文化的支撑,传统文化发展需要中国企业在内的社会大众的支持。
另一方面,古建筑的保护还需要与时俱进,因为古建筑保护确实和现实的生活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实际工作中要用新思路取得既保护又开发的效果。
城市化是我国相当长一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但城市化的加速,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正以惊人的速度被“牺牲”掉。近些年,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许多古老村落慢慢空巢化,甚至有的成了无人村。据报道,在国内,现在几乎每个月就有一座古村落消失。在山西,现存的古村落已由过去的500个锐减到100个。
由于土地有限,建筑物只能往高了盖,这就决定了古代建筑的有些传统快要断层了。像北京鼓楼的菊儿胡同,四合院的环境很好,保护得也不错。但是群众的生活方式变了,生活节奏变了,很少有人有空去院子里聊天,四合院的有些功能不符合现实情况了,再加上占地大,土地利用率低,自然会引发跟现实生活的矛盾。同样,古村落的规划保护也面临诸多困难。
面对现实,只强调原封不动地保护很难做到,就要有新的思路,用新的办法。比如,选择新的地方重建,像故宫那样空出来变成陈列馆。或者保留古民居不新建,但里面可以新装修,外面不能动,外面古朴,里面现代。这里面的矛盾很多。
在实践过程中有许多做法需要在实践中总结,要允许有不同意见,允许争论。比如很多人认为周庄毁了,但经过我的两次调查,我认为周庄保护得很好,周庄没有毁,只是游人多影响了感觉,游人一走还是江南水乡的老样子。
保护古建筑是个综合学科,与政治、经济、文化、行为方式有错综复杂的关系,需要辩证地看,古建筑应该尽量保护,但遇到难以取舍的古村落、古民居,只能有选择地保护。
▲(作者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编辑:dongjing
相关阅读
济南章丘这个古村落里竟藏着颗千年古树
在章丘区的南部山区山谷中,竟然藏着一处可能数百年的古村落——没口村!【详细】
深圳为濒危植物撑起“保护伞”
随着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逐渐进入高潮,深圳的植物科学研究也受到参会代表和市民的关注。记者获悉,经过30余年的发展,深圳的植物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的转变,在植物科研领域屡获突破。【详细】
三部门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日前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切实保护和改善长江生态环境,确保一江清水绵延后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