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为城市建设提供四面镜子
中国建筑文化应该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国建筑学界确实存在着一些文化不够自觉、也不够自强的现象。城市建设中很多大型建筑、公共建筑都是请老外来设计,现在是老外做方案、中国人做配角,或者说老外做主角、我们做配角。
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文化丰厚悠久的国家,我们有着非常优秀和辉煌的建筑文化,而且我们的建筑在全世界称得上三大体系之一。中国的建筑文化过去不仅仅对中国,对南亚、对全世界都产生过非常深远的影响,但是现在的建筑创作、建筑市场中,中国建筑师的声音似乎很微弱。
保护古村落工作符合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要求。古村落不仅仅在建筑意义上,而且在文化意义上,确实是我们的宝藏,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
往上追溯,我们的父辈、曾祖辈都是生活在农村,所以保护古村落首先就是保护我们的民族感情。从现实来说,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成就,农村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保护古村落,保护我们农村的家,这是对民族感情的一种尊重和保护。
保护古村落对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也有非常现实的意义。古村落就是我们今天城市建设的一面面镜子,古村落的安逸生活就是现代城市生活的第一面镜子。
我们发展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追求GDP的增长、追求发展,这些都没有错,发展是硬道理也没有错,但是发展本身不是目的,发展只是一个手段,发展的根本目的,还是不断地提高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生活水平。
古村落生活气息还是非常浓厚的,一切都是围绕生活在转,古村落的建设不管是村子中央的公共空间,还是每家每户、各家各户的联系,实际上都是生活的表现。现在城市都在追逐速度和效益,最好的地段在农村是大家聊天说话的地方,有亭台、有水景,是这么一个空间。而在城市里,最好、最中心的地段一定是资本最雄厚的企业在那里盖房子。
《桃花源记》里说土地平整、屋舍俨然、男耕女织、一壶老酒等等,这样的生活其实挺好,现在城市里的建设,在追求城市的功能上,确实要向古村落借鉴和学习。城市建设最核心问题还是功能问题,还是要将生活的功能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的中心,更重要的还是生活的中心,我们的城市建设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城市功能在不断增加、不断扩大,但是有一个功能是始终不变的,那就是生活。不能将好的地段、好的位置、好的空间全部让给商业、全部让给资本,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还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古村的特色风貌是保护古村落的第二面镜子。现在走到哪里,都是千城一面、文化缺失、没有特色。但是在农村就不是这样,很多古村落保留着非常好的景观、建筑特色和村落风貌。
改革开放30年,应该说成绩是非常巨大,每年的建设量应该是在20亿平方米以上。但是我们确实在文化方面是有欠缺的,30年下来我们建了那么多新房子,到处是新房子、新街区、新城市,但是我们没有形成中国当代主流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中国的建筑非常悠久、非常灿烂,我们完全有能力在传承的基础上打造当代中国主流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保护古村落,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古村落生态和谐,是为当今的城市建设提供的第三面镜子。从建筑物理的角度来解决防潮、通风、采光,中国人做了几千年的尝试和研究,确实有很多好的做法。但是现在的城市建设过分依赖机械、过分依赖能源,上百万平方米的建筑都是没有外窗,全部包起来。
人怎么能离开自然呢?人必须要生活在自然中,生命才会有活力,我们现在的建筑是将人和自然分得越来越远。现在出去吃饭也都有这样的感觉,高档餐厅没有窗户,全部是包起来的。人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建筑环境里,对健康的伤害简直是不堪设想。我觉得,城市建设应该更多向古村落建筑借鉴,使我们的建筑更好地和自然相协调。人是一定要生活在自然当中的,我们的建筑也不例外。
最后一面镜子,就是古村落的人文感情。在古村落里,你能够体会到乡里乡亲、宗族之间和睦的感情,而且能够体会到大家对家园、对村落的热爱。哪一片瓦掉下来很快就可以修好,哪一块路不平也会很快填平。
城市建设中,建筑师、工程师都应该从古村落里吸取人文感情的营养,更好地坚持建筑学人的职业操守和原则,将我们的建筑建成节能减排的、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确实以人为本的建筑。
(本文摘自作者在广东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论坛上的讲话)
编辑:dongjing
相关阅读
济南章丘这个古村落里竟藏着颗千年古树
在章丘区的南部山区山谷中,竟然藏着一处可能数百年的古村落——没口村!【详细】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重视三方面问题
清清河水、古朴城墙、历史老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