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建设的长沙探索

2012-12-10 10:13:57         来源:长沙晚报     浏览次数:

  建设宜居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最高追求。近年来,长沙按照“街区整齐、色彩素雅、风格简洁、建筑精致、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始终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着力打造具有国际视野、人民引以自豪的现代宜居城市。

  科学规划是宜居城市建设的第一要务。长沙城市规划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方便宜居作为城市规划的最高目标,彰显城市特色,强化规划执行,着力建设具有国际理念的现代宜居城市。

  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长沙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主动对接长株潭城市群规划,不断创新规划理念,强化规划管控,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

  ——规划理念不断创新。统筹城乡规划,实行空间、土地、产业、生态、主体功能区“五规合一”,市、区县(市)、乡镇、村“四级覆盖”;坚持高密度、组团式、多中心发展,规划湘江东部CBD、湘江西部雷锋湖-梅溪湖副中心及多个组团级中心;大河西先导区率先实行“反规划”,制定《基本生态控制线规划》。

  ——规划权威得到提升。实行批后管理网络化和日常巡查制度,建立和推行依法建设保证书制度、全程跟踪监察制度及群众举报制度,确保规划正确实施,推进规划管理向纵深拓展。近三年,依法拆除违法建筑483.6万平方米,对违法建筑查处率达100%。

  ——规划实施成效显著。聘请城乡规划监督员,组织“规划进社区”活动,覆盖全市464个街道社区。完成市域规划及区县(市) 113个镇(乡)、836个村庄总体规划任务,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经验向全国推介。

  (一)以前瞻思维健全规划体系。坚持现代宜居理念,修编城市新一轮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确定了“一轴两带”和“一主两次六组团”的未来城市空间结构,新增武(汉)广(州)高铁与沪(上海)昆(明)高铁交会地区的高铁组团和黄花国际机场周边地区的空港组团,增强了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前瞻性。强化城市总规的纲领性地位,建立了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规划等完备的规划体系,编制分区规划18片,总覆盖面积1930平方公里,占都市区总面积的100%;先后制定了《长沙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2011版)》、《长沙市公共交通规划(2002-2020)》等10多项专项规划,将城市总体规划细化落实到具体的详规中。按照“三规融合、专项指引、分级编制、统一标准、统筹审批、规范监管、多方互动、城乡一体”的思路,形成互相配套、全面对接的规划体系,实现城区、城郊镇、城郊村三级规划无缝对接。

  (二)用国际理念管理城市规划。坚持用国际理念引领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强调保护长沙独特的自然风光,注重发掘湖湘文化独特地域文化和人文景观。明确将规委作为长沙市城乡规划的决策机构,完善规委专家库,专家的组成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加大城市色彩管理,先后出台了《城市色彩规划》和《建筑色彩管理规定》,确定以“素雅的暖色调”为主色调,组织编制《建筑推荐使用色谱》和《城市建筑景观鉴赏手册》,加强对建筑色彩和建筑景观的引导,逐步形成“简洁素雅、色彩和谐”的长沙城市色彩印象;制定《建筑外立面改造管理规定》,对116个建设项目下达建筑色彩整改意见。注重城市轮廓线设计和城市建筑的视野保护,加强楼栋分区设计,强化单体建筑控制,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建筑的色彩、立面、平面布局、周边环境等要素,明确要求必须遵循设计要求的体量、材质、风格,塑造简洁、整齐的美感。2008年以来,共对384个重要地段建筑方案进行了审查。

  (三)把规划执行作为刚性要求。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的原则,加强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不符合规划的项目不予立项,未编制控制性详规的地块不准出让、转让和开发建设。突出规划执行刚性,规划一旦制定就不得随意更改,确需修改的,必须依照原定程序,经过科学论证才能修订。实行规划修改前置审查,出台《长沙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前置审查程序规定》,建立重大规划民主决策和专家、职能部门、公众参与的控规修改前置审查机制,杜绝主观因素和经济利益左右规划实施。制定《长沙市规划执法网格化管理分片区分工图》,将全市划分为74个网格化片区,以条块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组织巡查;在“一站式规划管理服务平台”中搭建“批后管理一张图”,推进批后管理信息化。

  精品意识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长沙贯彻实施“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理念,推进建设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确保工程的安全、高质量和耐久性,城市建设品质明显提高。

  长沙按照“五化一率先”的要求,以人民满意城市建设为目标,大力实施“沿江建设、跨江发展”战略,狠抓工程建设,强化精品意识,城市形象和城市面貌发生根本变化。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近五年累计投资850亿元,实施重点工程584项,城市地铁工程、过江通道、湘江航电综合枢纽、城际铁路交通、长浏高速公路抓紧建设,武广高铁、沪昆高铁长沙枢纽、京广南北货站迁建、黄花国际机场扩建和引水工程项目建成运行,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交通路网日益健全。近五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66亿元,市区公交线路达129条、2254公里,公共交通分担率达32.97%;城区道路总长度2733千米,人均道路长度8.84米,路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32公里,被评为全国畅通城市A类一等城市。

  ——城市建设亮点纷呈。建成橘子洲景区、湘江风光带、洋湖垸湿地公园等一批城市精品工程,岳麓山成功获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河西先导区“六纵八横”道路网络基本完善,九龙仓、万达、世茂等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

  (一)注重扩容提质,提升承载能力。按照“拓城、通路、增绿、添景”的总体思路,突出城市主干道、沿江风光带、跨江大桥等项目建设,形成“十纵十横”、“六桥三环”的城市交通格局。望城撤县改区,城区面积增加一倍,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黎托新城、新河三角洲、南湖片区、滨江新区等重点片区建设稳步推进。推进交通治堵,36条主次干道全线禁停,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7条,填补公交空白路段32.5公里。完成黄花机场扩建工程,营盘路湘江隧道已经建成通车,城市承载功能大幅提升。

  (二)注重传承历史,留住城市记忆。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促进文化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宜居城市。先后颁布《长沙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岳麓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等多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街巷及历史旧宅保护规划》等详细方案,实施棚户区有机改造,保存和恢复历史建筑。加大遗址恢复力度,先后恢复建设潮宗门故址、潇湘八景台故址等历史遗址,完成清水塘博物馆景观提质改造工程,对太平街、化龙池等11条历史街巷和23处重点保护历史旧宅进行了维护和修缮,长沙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加彰显。

  (三)注重创新融资,实现多元投入。按照做实资产、做大规模、做强实力的思路,全面整合国有资源资产,集中打造先导投、城建投等政府融资平台,并灵活运用财政贴息、产业引导资金、资本金注入等多种手段提升平台融资能力。完成先导控股、轨道集团、湘江枢纽和城投集团融资平台的组建或重组,搭建新的融资平台,增加直接融资份额。城投集团于2010年重组,目前下辖全资、控股和参股子公司26家。十多年来,公司累计投资500多亿元。先导控股于2008年7月组建,近三年完成投资约240亿元。创新融资方式,以项目为载体,以综合申报、打捆申报等方式,通过BOT等多种市场化融资领域,吸引外资和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地铁项目建设中,政府划拨5.17万亩片区融资用地,通过挂牌所得收入全部用于轨道交通项目建设。

  住有所居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长沙着力推进以“一建三改”为内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为许多住房困难家庭圆了“住房”梦。

  长沙紧紧围绕加快实现“人人享有住房保障,家家拥有一套住房”的目标,切实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着力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住房保障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住房保障投入不断加大。积极争取中央、省安居工程和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近5年来,全市共完成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含在建)189143套。至2011年底,累计发放经适房货币补贴23819户、17.99亿元;建设城镇保障住房41万套,3319.69万平方米。

  ——住房保障范围不断拓展。将棚户区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夹心层”群体与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一同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享受住房保障政策。近几年来,累计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  35225户、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6287户、农村危房改造14750户。

  ——住房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共完成城镇住房保障38.42万户,超过2007年以前住房保障总量的90%,年均保障户数是推进制度改革前的2倍以上。至2011年底,全市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3.1平方米。

  (一)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将棚户区改造作为保障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形象、繁荣城市经济的重要举措和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来抓,不断破解融资瓶颈,完善政策配套,全面推进棚改工作。筹集项目资金400亿元,先后实施了黄兴北路、九尾冲、长重机械厂、太平街、大古道巷、南湖片区等重点棚改项目,芙蓉区文艺新村等“城中村”改造项目,凌霄社区等老旧社区棚改项目,5712工厂和省建六公司等国有工矿棚改项目。同时,把大型商业综合体、商业街区、邻里中心、交易市场、文化创意园区等市场主体融入棚户区改造,激活城市发展内生动力。棚户区改造共开工678.12万平方米,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二)加快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严格落实政策、土地、资金等措施,深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鼓励各大工业园区、大型企业利用自有土地集中新建员工宿舍,积极探索通过回租农民安置房、空置商品房筹集公租房,走出了一条盘活存量房源转化为公租房的新路,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的肯定。积极创新廉租住房建设(筹集)思路,结合城市棚改和国有工矿棚改,采取收购、租赁、腾空直管公房等方式筹集廉租住房房源,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2007年以来,共开工建设并竣工保障性安居工程141827套,其中廉租房52361套;新增经济适用住房55499套;公共租赁住房33967套。

  (三)创新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围绕建设、分配、管理、运营四大环节,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实现标准化建设、规范化分配、动态化管理、高效化运营。积极回应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诉求,加大政策研究力度,先后出台安居工程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城市廉租住房保障、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审批管理、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等政策意见,基本上形成了分层次、多途径、全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重点探索经适房、廉租房、公租房“三房并轨”,完善公租房建设管理配套政策,形成了公租房建设管理“长沙模式”。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

香港为什么是中国最宜居城市?

  当代知名作家汪曾祺曾在《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里说,香港的高楼令人窒息,让他无比怀念北京的大树。后来,他又在《香港的鸟》里说,香港太城市化,只有居民手提的精致双层鸟笼,没有鸟能够在这城市的天空自由地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