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未来8年航向更加坚定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2012年11月27日,地处西南一隅的山城贵阳,默默地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方舟”增添了一台“发动机”——挂牌成立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
打开《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这幅动人的画卷:回顾过去5年,这艘生态文明建设的“方舟”已经扬帆起航;展望未来8年,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航向更加坚定——打造美丽贵阳。
青山缠“玉带”碧水穿城过
“林城”人为此付出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努力
从空中俯瞰贵阳,两条绵延数十公里的绿色长廊环绕在四周,宛如两条“玉带”在群山间铺绿撒翠;一泓碧水穿城而过,流淌着勃勃生机。
贵阳群山之间的这两条“玉带”,凝聚了“林城”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努力。
山水之间
2012年11月27日,坐落于贵阳市南明区青云路304号南明河畔的环保局,从没如此热闹过。办公室楼临街墙面进行了粉刷,一楼大厅前的楼梯铺上了浅蓝色地毯,就连小楼附近两根10多米高的路灯杆也被“打扮”一番。
这一天,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在这里挂牌成立。
由于生态文明委是在原环境保护局、林业绿化局(园林管理局)、“两湖一库”管理局的基础上整合组建,部分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由原林业绿化局的办公地点(黔灵山公园大门附近)“搬家”到贵阳市环保局,成为生态文明委成立后的“头等大事”。
浩浩荡荡的搬家队伍中,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营林处(贵阳市绿化办)处长谢畅也是其中一员:“以前是和山(黔灵山)一起工作,现在是和水(南明河)一起工作。”生态文明委整合组建后,营林处是原林业局得以完整保留的两个处室之一,另外一个处室是林政资源处。
城市花园
今年72岁的刘能洪每个月都会到解放桥上站一会,解放桥后面有一个2米宽的隧洞。就是这个隧洞,让他与南明河结下了不解之缘。
1979年,做施工设计的刘能洪从攀枝花调回贵阳,在人防工程公司任副经理。因为是第一个调回来的工程师,所以他更喜欢大家称他“刘工”,直到现在,仍有人这么称呼他。
上世纪80年代初,为治理南明河成立了南明河治理指挥部,1983年,刘能洪接到一个任务,在解放桥后面打一个隧洞,作为南明河的截污沟。“打隧洞的技术难度不低于架桥梁,没有一定能力不敢打。”刘能洪设计加施工花了不到5个月的时间完成隧洞的打造。
这是刘能洪为南明河作出的第一个设计。29年过去了,截污沟仍在使用。
1986年,南明河治理指挥部改为河道治理指挥部,属于刚成立的河道管理处。刘能洪被调到河道指挥部任副指挥长,开始了15年的南明河治理工作。
刘能洪任副指挥长后主要建造截污沟,提到今年启动的,南明河中期治理会把所有截污沟改成雨污分流,他感触颇深。当年,刘能洪与设计院商量时就认为应该雨污分流,但苦于缺乏资金、实施难度大,只能实行合流制,流入截污沟的三分是雨水一分是污水。
除了水治理,南明河沿岸的绿化也归指挥部负责。他们请红枫湖绿化队在青云路上建了绿化样板段,宽约10米,长约400米。样板段里有雕塑、亭子、水池,去玩的人很多。
1998年是河道处最兴奋也是最辛苦的一年,领导要求他们拟定一个关于贵阳市河道治理的项目建议书,包括治理的过去、现状和成果。拟好的项目书申报到国家部门,通过后可以拨款治理。项目书要在半个月内完成,细心的同时又必须赶时间,因为这关系到是否有钱投入到水治理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能洪与同事拟定的项目书得到国家批准,拨款4.3亿。这笔钱主要用来治理小车河、市西河和贯城河的截污沟打造、绿化和拆迁。这一期的治理一直持续到2001年,刘能洪为此推迟一年退休。
“现在资金、有机械、有技术,治理成效越来越明显,看到南明河河滨公园那一段钓鱼的人也越来越多,我很欣慰。”刘能洪笑着说。
编辑:wenweihua
相关阅读
南通生态通廊:城市与自然交融的景观飘带
部分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破坏和对生态系统的忽视,导致了植被、土壤、河流和湖泊退化,从而引发了诸如洪水、内涝和水污染的危机。AECOM则一直伴随着南通这座城市的发展并且持续为其绿色建设出力,主要项目包括【详细】
苏州成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主宾城市
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平行展中国城市馆发布会3月29日在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举行。中国城市馆发布了2018年度主题为【详细】
如何将城市里小块土地变为城市绿洲
从蜿蜒的小路到乡村朴素的大门设计,这里介绍营造城市中宁静的绿洲的10个方法。当你的室外空间是一个城市广场,如果不是特别的小,也不是漫无边际的,它可以是城市中的一块花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