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国新型城市化 宜居城市如何建成

2012-12-19 08:34:54         来源:广州日报     浏览次数:

  当前,广州正大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新型城市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走环境友好的城市化道路。而环境友好就是减少污染排放,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突出城市生态建设,推动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建设生态城市。

  对于老百姓来说,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宜居”,最重要的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污染控制、交通便利程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环境是动态循环的,如何在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达到上述几点要求,确实需要从各方面来考虑和协调。

  本文将带读者到世界城市“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他们是如何打造“宜居家园”的。

  生态改造

  加拿大蒙特利尔:新城旧城不对立


  新型城市化中的“新”,绝不是与“旧”对立。随着城市的扩张,以往郊区也慢慢变成城区中心,对于那些已经衰退和闲置的地区可以采取生态改造的方法,使之“活化”起来。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市内圣米歇尔区的环境复合工程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世界级的最佳实践。圣米歇尔区曾是采石场,后成为垃圾填埋场。由于填埋场紧邻居民生活区,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在居民们强烈的反对下,该市1997年时决定对该区进行改造。原来的垃圾场改造成为一个大公园。具体做法首先是修复污染土地,之后是促进垃圾废弃物的有效管理,然后按照有利于发展环境、教育、娱乐和文化等活动为要求进行场地布局规划,最后设立废弃循环利用基金。目前,这里已经成为蒙特利尔最大的市民公园之一。

  瑞典马尔默:垃圾100%回收利用

  瑞典的马尔默市将高度工业化地区转变为生态现代城市区,整个区供电能源全部来源于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和风能,做到垃圾100%回收再利用,成为瑞典首个“零排放”社区。

  马尔默还没实施垃圾分类之前,与世界上许多城市一样,一个垃圾桶装所有垃圾。后来政府意识到这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方法,便开始宣传垃圾分类。如今,垃圾分类在马尔默实施近20年。96%的垃圾都能再利用,实在不能利用的垃圾就通过焚化处理,产生的热量可为全城供暖。在马尔默的一个新型社区,居民家中都有一个粉碎机,吃剩的食物被粉碎后送入管道,进入专门的空间发酵,由此产生沼气用来发电,给社区的电动汽车充电站,为汽车供电。

  马尔默在垃圾分类上的成功,政府没有采取强制的措施,而是通过宣传,特别是对孩子的教育来达到这一目标,让垃圾分类意识在孩子们心中根深蒂固。

  改善水质

  法国巴黎、日本大阪:主攻污水处理


  巴黎塞纳河曾洪水泛滥,河水生态环境一度在城市工业化进程中受到破坏。而今却风光旖旎,这是自1830年以来巴黎政府治理的结果。在洪水治理方面,巴黎在塞纳河上游修建了4个大型储水湖,此举有效控制了洪水;在水质治理方面,法国政府颁布了相关的法律,严令污水须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排入河中,同时,将污染性企业迁到郊区,从源头上控制了工业对水质的侵害。政府用石块砌成河岸,以抵挡住河水的长年冲刷,避免沙石落入河中阻塞河道。

  而日本大阪市也是知名的“水都”。战后的大阪大力发展工业,但忽视了环境保护,使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在筹备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过程中,大阪的城市规划将水系巧妙地融入了铁路和高速公路的扩张之中。所有的铁路和高速路基本都是高架桥,桥下就是绵延的河流——为了维持水系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大阪的交通线基本是沿着河流展开。而且,全日本最先进的水治理企业和技术都在大阪,官方解决生活排污问题,而企业解决工业排污问题。

  交通便利

  巴西库里蒂巴:近八成上班族利用公交


  一个人口迅速增长的城市,怎样才能让交通不堵塞,同时又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是当今世界各大城市面对的共同困扰。

  巴西的库里蒂巴市区人口180万,26个卫星城人口70万,汽车近100万辆,却没有交通和空气污染等问题。因为该市优先发展与使用公共交通,尽量满足占城市居民大多数的中低收入者的出行需求。库里蒂巴市平均2.6人一辆小汽车。然而,库里蒂巴公共交通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许多有小汽车的人纷纷改乘安全、快捷、便宜的公共汽车出行。库里蒂巴的公共汽车是巴西最密集繁忙的交通系统,日平均输送190万人次,在繁忙的上下班时间,人们只需等45秒钟就可以乘上公共汽车。现在市内75%的上班族都利用公共交通,这个比率在全世界所有城市中最高。库里蒂巴成了巴西小汽车使用率最低的城市。与巴西其他城市相比全市一年可节约700万加仑燃油,从而使城市空气更加清新。

  低碳减排

  欧洲各国:流行“自行车复活”


  地球的能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走低碳减排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几乎是所有国家的共识。

  为了节约能源,瑞典的克里斯蒂安斯塔德在1999年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目标——“没有矿物燃料的城市”。为了实现目标,政府首先建成了燃烧生物质能的热电联产工厂和集中供热站,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万吨,生物质燃料来源于城市周边半径100公里区域内的森林废弃物。接着,又建设了从污水中分离生物燃气的工厂,专门为汽车提供燃料。

  同样为节能环保所困,但奥地利维也纳有好的解决之道——政府率先成为绿色产业的消费者,购买节能灯等生态产品,将“有机”的概念推广至学生家庭,鼓励市民购买生态商品。

  在低碳减排的思潮下,“自行车的复活”在欧洲国家早已流行开来。丹麦欧登塞市自1999年起走上了一条“反机动化”的道路。长达51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已投入使用,密密麻麻的自行车专用道竟占了约80%的城市道路。而这只是基础,市政府在配套设施上也下足工夫。无论是轻轨、地铁还是公交站点,周围一定有专门供自行车停放的设施,而且这些看似简单的栅栏还具备防盗功能。同时,为了保证自行车行驶的安全,在很多地方汽车甚至被限速到时速30公里以下,而自行车则可以在专用道上任意驰骋。

编辑:dong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

香港为什么是中国最宜居城市?

  当代知名作家汪曾祺曾在《香港的高楼和北京的大树》里说,香港的高楼令人窒息,让他无比怀念北京的大树。后来,他又在《香港的鸟》里说,香港太城市化,只有居民手提的精致双层鸟笼,没有鸟能够在这城市的天空自由地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