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北部建最大低碳生态区
“所有新建建筑必须是绿色建筑,已建成未达标的建筑也将改造成绿色建筑。”日前,海淀北部地区的低碳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启动。项目负责人俞东伟透露,海淀北部新区将设准入门槛,区域内的所有建筑都将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北部还将规划“绿道”系统,鼓励人们绿色出行。这里将建设成北京市最大的低碳生态区。
海淀北部包括西北旺、温泉、苏家坨和上庄四镇,总用地约226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规模约为69平方公里。作为中关村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淀北部地区目前已进入了大开发阶段。
“海淀北部开发,有将近70%的面积是绿色空间,包括林地、湿地、农田、生态廊道等等。生态环境优先,是北部开发的一大特点。”俞东伟介绍,按照海淀北部低碳生态建设实施方案,所有入驻项目,不管是公共建筑、研发建筑、工业建筑,还是居住建筑,都必须100%达到绿色建筑标准,从源头减少碳排放。开发商须与政府签订承诺书,把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明确写到土地合同里。
据了解,绿色建筑有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等多个层次的认证标准。星级越高,认证的标准也越严格。按照海淀区规划,新建建筑必须为绿色建筑,已建成未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楼宇也将进行改造。最终实现区域内100%为一星级绿色建筑,60%为二星级绿色建筑,40%为三星级绿色建筑。
其中,科技园区内的政府投资项目和标志性项目,以及政府投资的文教体卫公共建筑,要100%通过绿色建筑三星级认证。“例如北清路沿线的中关村壹号。”俞东伟介绍,中关村壹号将实现冷热电三联供、太阳能热水利用、雨洪利用和自然采光,中间地块集中绿化近万平方米。建成后,中关村壹号将成为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标志性建筑群、海淀北部新地标。
交通出行,是碳排放的另一重要来源。海淀北部的交通环境设计也向低碳看齐。据海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北部将规划建设专用的“绿道”系统,方便自行车、行人出行。各科技园区大型居住区将争取足够的公共交通线路入园,并合理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和站点,保证各地块主出入口距离公共交通站点的距离在500米以内。穿梭在科技园区楼宇间的电瓶车招手即停,出了地铁站就能看见自行车租赁站,交通接驳既环保又省时。“我们的目标是从园区、居住区到地铁、公交站点,不同的交通方式的换乘距离不超过100米,换乘时间不超过5分钟。”
海淀北部,也是本市著名湿地公园翠湖湿地的所在地。道路交通的规划设计,也兼顾了对湿地景观的保护。禁止一切机动车辆进入湿地保护区,以保证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栖息环境不受侵扰。但在湿地外围区域,可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供人们在闲暇之余,参观、游览。
“政府部门将对北部开发的全过程实施监管,保证低碳生态建设方案的执行,在开发建设的同时,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让北部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海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预计通过5至10年的努力,海淀北部将建成在全国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绿色、节能、低碳、生态型科技园区。
编辑:dongjing
相关阅读
北京海淀49条道路完成大修
笔者近日从北京市海淀区市政市容委获悉,2013年、2014年该区共有65条道路列入大修计划,目前,已有49条道路完成施工,剩余16条预计10月底完工。【详细】
北京市海淀区为社区兴建家庭园艺超市
不仅卖鲜花绿植,还卖园艺创意。昨天,由海淀区园林绿化局主办的五棵松社区园艺中心落成。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市民个性化的需求,帮助策划家庭园艺方案,并上门实施。【详细】
北京海淀对隐形垃圾场实施回填绿化
这些非正规的垃圾填埋场表面上是绿树杂草,但在下面是深达几米到数十米的各种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偷偷地释放着有害物质。今年海淀区对12处这样的非正规垃圾场进行整治,明年这些“隐形”垃圾场将彻底消失。 【详细】
北京海淀清理隐形垃圾场 回填后实施绿化
在公众的印象中,垃圾场就是苍蝇横飞,味道刺鼻。事实上,在北京,还有另外一类“隐形”的垃圾场。这些非正规的垃圾填埋场表面上是绿树杂草,但在下面是深达几米到数十米的各种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偷偷地释放着有害物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