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读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综述

2013-01-10 08:52:03    作者:邢兆远     来源:光明网        浏览次数: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内涵、目标和任务,促进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学术研究,光明日报与太原师范学院于2012年12月18日在太原联合举办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科学解读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科院地理所、陕西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与太原师范学院“学术解读生态文明建设”课题组的专家,就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光明日报社李春林副总编、我国著名政治理论家贾春峰先生到会,并做了发言。现将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1. 十八大确立了人类文明史的新里程碑—生态文明。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独立成篇,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党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进一步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标志着党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自然资源永续利用规律和生态环保规律的认识进入了新境界。生态文明建设,标志着我国从经济立国向文明立国转型、从工业文明的现代化向生态文明现代化转型、从单纯的环境治理向文明模式建设的转型。

    光明日报社李春林副总编认为,十八大报告有两个词特别打动人心,一是公平正义,一是美丽中国。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联系在一起,做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把生态文明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点深化了文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也深化了我们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意义非常重大。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我们的生活品质,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也关系到全人类的福祉。

    我国著名理论家、文化学者贾春峰先生认为,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关系到全人类生存的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不仅关系到当代人,而且关系到子孙后代,是具有长久历史意义的课题,关系到我们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什么样的生存环境留给历史。

    太原师范学院王尚义教授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首次用专门的篇幅论述生态文明,字字句句体现出我党高瞻远瞩的远见卓识,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写照,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对子孙后代、对世界负责的精神。目前我们人类已经历了三个文明形态。一是原始文明,约在石器时代,人们必须依赖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物质生产活动主要靠简单的采集渔猎,为时上百万年。二是农业文明,铁器的出现使人改变自然的能力产生了质的飞跃,为时一万年。三是工业文明,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现代化生活,为时三百年。随着历史的演进,我们已经进入到第四个文明形态,也就是生态文明。因此生态文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各种文明的最高形式和总和。党中央之所以将生态文明提升到国策和党纲的高度,是因为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已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北京大学莫多闻教授认为,如果依据人类文明同资源环境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可将人类文明划分为生态文明、非生态文明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半生态文明、准生态文明等形态。狩猎采集文明是原始的生态或准生态文明,农业与畜牧业文明可以称之为半生态文明,工业文明可以说是一种非生态文明,这样看来,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最新阶段,生态文明是人类历史最为理想的文明形态。

编辑:qijian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生态文明建设应重视发挥碳汇作用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详细】

“生态文明大考”提升深圳绿色竞争力

因为受到污染,深圳湾曾饱受市民诟病。经过下大气力治理,如今这里碧波重现,一度消失的黑脸琵鹭也回归栖息,这片美丽的湾区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休闲健身之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