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生态之城“美丽”变身法

2013-01-25 09:14:23         来源:人民网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这对漳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更加坚定了我们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构建又富又美幸福漳州的信心。

  突出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发展布局

  做好城乡规划工作,对于构建“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具有基础性、引领性的重要作用。漳州市精心组织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先后邀请了一批国内外一流设计团队,参与城市的规划设计。专门成立规划编制工作指挥部,坚持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三规合一”,实行发展目标、用地指标、空间坐标“三标衔接”,组织27个专项规划的修编,全面推进县、镇、村规划工作。力争用两年时间,实现规划区域和规划体系“两个全覆盖”,让每一寸土地都在规划内,让每一个项目建设都有规划的依据。

  漳州市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加快绿城、水城、古城“三城”建设,强化城市天际线、轮廓线、景观线、交通线“四线”管理,实施“五年行动计划”,推进城市综合交通、生态园林绿化、古城保护开发等“十大工程”,把城市发展的理念项目化、具体化。特别是进一步明确主体功能分区,把九龙江上游水源地等自然保护区域,划定为禁止开发区域,依据法律法规实施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和破坏;同时,鼓励生态保护区域发展绿色产业和特色旅游,并实行“沿海反哺山区”的生态补偿机制,以不平衡的发展破解发展的不平衡。

  建设郊野公园,构筑生态控制系统

  规划建设城市郊野公园,是漳州构建“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重要支撑,集中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漳州拥有大面积的荔枝园、香蕉园、水仙花基地,稍加整理,就能成为城市的公园,原有植被、地貌都可以很好地保存下来,农民也照样可以种植作物,而且投资少、见效快。漳州市利用现有资源,突出原生态、低成本、大众化,按照“一环两带七主题”的总体结构,在中心城区周边规划建设22处、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城市郊野公园,使之成为一个巨大的生态控制系统,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目前,20平方公里的城市郊野公园示范区正在推进中,每个县(市)同步推进1-3个生态公园。其中,龙文区西溪亲水湿地公园,占地面积约2000亩,依托九龙江水系的天然优势,基本保持原来的郊野自然景观和生物群落;漳浦县郊野公园,占地2500亩,依托原先的花卉苗木基地,仅投资300多万元进行规划整治,保留了原始的树林和原生态景观。郊野公园建成后,通过绿色廊道和慢行交通系统,形成互通连接的绿道网络和开阔的绿色空间,把城市和乡村有机串联起来,形成“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园城一体、城园交融”的独特风貌。

  注重集约节约,促进经济与生态双赢

  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绝不是简单等同于打造农业社会的田园风光,而是通过加快生态建设,倒逼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一方面,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尽可能留出更多的土地用来建设生态保护带,预计到2015年,漳州将以占全市5%的土地创造出80%以上的工业产值。另一方面,按照“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的要求,坚持把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统一起来,严把项目环境保护关、投资强度关和科技含量关,加快引办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大项目好项目。

  实践证明,只要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就能实现二者双赢发展、和谐共荣。绿色化不仅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负担,反而可以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2011年,漳州地区生产总值比2006年翻一番以上,财政总收入是2006年的2.7倍,规模工业增加值是2006年的3.4倍。同时,良好的生态优势得到巩固和提高,201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5%,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9.4%,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生态环境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

  坚持以人为本,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近年来,漳州从满足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居住在优美的环境等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入手,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让群众生活得更加健康舒适,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漳州持续加强九龙江水环境综合整治,从源头上消除了各类水环境安全隐患,九龙江一至三类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

  漳州把城市内河整治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采取“禁排放、治污水、清淤泥、补活水”四项举措,促进污水变清水,死水变活水,并抓好沿岸的绿化美化,有效改善内河周边环境。同时,还在漳州中心市区拿出一块最好的滨江地段,规划建设面积3000多亩的碧湖生态园,并在周边规划布局行政办公区、金融商务区、总部经济区和文化中心区,把城市生态建设与价值提升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城市新亮点。漳州把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作为建设“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重要内容。每个县确立2-3个村庄整治示范点,以点带面,持续加大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通过突出“显山、露水、秀村、融绿”,实施立面改造、河道整治、管线下地、污水处理、垃圾归类等专项治理,把原来一批“脏、乱、差”的村庄,改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编辑:daiy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一、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方针和性质【详细】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重视三方面问题

  清清河水、古朴城墙、历史老镇【详细】

城市设计让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将上海等37个城市列为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通知》,我省厦门市名列其中。【详细】

郑晓笛: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特别研究员郑晓笛发表题为《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棕地再生的五个层级》的主题演讲,从全球、区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