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文化杂谈
那些爱石的古老传说
奇石是自然界的神奇之物。自古以来人们就有赏石、收藏石头的雅趣,尤其是现在,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爱好。人们普遍认为,凡是具有一定观赏或收藏价值、能给人们愉悦、惊奇的各类天然的石头,都可称为“奇石”。根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已经成立的奇石协会、赏石组织达到几百家,一些地区一级的城市都成立了赏石协会,爱好者众多。全国各地还建设了大量的奇石文化馆,数以百万计的人喜欢、欣赏、收藏奇石。现代人爱石,重于观赏与研究,进而挖掘其商业价值。人生譬如朝露,可是奇石没有终点。远古时代的人们,把生命的感受和美寄寓奇石上,就有关于“石头”的美丽传说,这种喜欢奇石的古老情结,诞生了许多美丽的趣话与传说,至今为人乐道。
细数起来,最古老的爱石的传说,应为“女娲补天”的故事。在晋代王歆之《南康记》中记载:“归美山山石红丹,赫若彩绘,峨峨绣上,切霄凌景,昔女娲石也。”相传,在远古时代,大雨使东南方成了一片泽国,黎民百姓都因此受苦受难,美丽善良的女娲娘娘跑到玉皇大帝的后花园,这里有许多用五色宝石砌起来的假山。她把一块块宝石都拆下来 “补”起“天”来。因为奇石,天从此不再漏水了。蓝天的底下又是一片莺歌燕舞,花红柳绿,女娲很高兴。可是还剩有一些五彩宝石,太白金星老人说:倒不如都送给人间,堆一座山。要是再有水淹来了,老百姓也有个避难的地方。女娲便把这许多的五彩宝石堆了一座山,这山便是现在的“寿山”。 “女娲补天”的故事不知经过了几千几万年,人事沧桑,变化无常。当年的“寿山”生长着青葱翠绿的树木,但山里边仍然蕴藏着许许多多五彩宝石,晶莹剔透,温润生辉,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寿山石”。
我国古代关于石头的传说,还有很多,例如,精卫填海、木鱼石的传说等。都是远古的人们对美丽的、具有可观赏价值的石头的一种真情向往。在远古时代经济、科技不发达的时期,人们就开始喜欢大自然赐给人类美丽的石头,并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来编织各种动人的故事流传至今。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种热爱大自然所赐予的美丽奇石“尤物”的情结依然存在,就如,人们永远喜欢听大海的波涛声一样——人类在胚胎发育的时候,就生活在母体的羊水中,如同生活在大海里,随时倾听大海的这种波涛,这就是一种原始的情结。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生活在紧张的现代社会的人们“蓦然回首,却发现石头之美”,这种爱石情结必然会漫延到更多人身上。
并驱人类文明的奇石文化
自古以来,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石头”:它可以作为最原始、最普通的工具、建筑材料甚至武器,而美丽的、具有观赏价值的“奇石”,更是人们的心头之好。人们乐于寻找、欣赏、收藏这些美丽的奇石。无论是使用普通石头,还是欣赏、把玩、收藏“石头”而形成的奇石的文化,贯穿于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史,这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纵观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可以说也是一部漫长的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石”文化史。人类的祖先从旧石器时代起,利用天然石块为工具、当武器,到新石器开始打制各种石器;从人类最早的营巢穴居时期简单地利用石头为建筑材料,到古代建筑中使用各种精雕细琢的石材,再到现代化豪华建筑中大量应用的花岗岩、大理石装饰材料;从出土墓葬中死者的简单石制饰物,到后来的精美石雕和宝玉石工艺品;从人们使用各种石器,到至今仍然在使用的石磨、石碾子,各种石头始终伴随着人类从蛮荒走向现代文明,直至久远的未来。古今一切利用石头的行为及其理论,构成了博大精深的“石文化”的基本内容。
暂且不说石头的“使用”史,就是“赏石”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周礼》中“周公植壁于座”的记载,则是奇石赏玩行为的发端;真正的奇石文化则开始于孔子时代,而《论语?雍也篇》中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将人的道德才能附着与山水之上。孔子弟子子贡质疑孔子:“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者何也?”由此而引出玉有五德的著名论点,即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古代石文化的重要内容。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北京园博园召开奇石主题文化新闻推介会
中国风景园林网讯 9月24日,北京园博会在园博园宛平奇石馆举办了奇石文化新闻推介会,园博会相关领导以及我国奇石界的知名人士到场参加。在新闻推介会上,第九届园博会指挥部协调处处长崔勇致辞。【详细】
奇石赏玩 从《杏园雅集图》看明代赏石文化(图)
明代正统二年(1437年)谢环的绢本设色《杏园雅集图》手卷是画家亲历纪实的作品,具体到每个人物、每个物件都是真实地记录,具有证史的价值,而且,它也指引了后世绘画中文人雅集场景的典型性描写,具有经典意义。不仅如此,这幅作品在中国赏石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