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花经济背后花农的艰难转型

2013-02-04 08:27:43         来源:南方都市报     浏览次数:

  年桔依然利润稀薄

  四季桔涨价三-五成,朱砂桔涨价1成,与此同时,地租也涨价一倍,人工成本涨到3000元/月。年桔依然没有摆脱利润稀薄的命运。

  相比之下,年桔尽管也是顺德的传统种植品种,但其“江湖地位”和影响力,要远大于菊花。不过对于顺德人来说,过年不可或缺的“盆桔”,并不在农业部制定的全国花卉统计报表之列。农业发展科副科长陈德忠,已从事花卉服务工作几十年,他说:“因为年桔只有顺德人才会种,主要市场也在珠三角。”以今年统计数据来看,顺德年桔顶峰时期的种植面积,大约有3万亩。如今顺德人种年桔,也有3万亩,所不同的是,其中有6000多亩,分布在番禺、高明等地。顺德本地今年的种植面积大概是2.45万亩。以每亩3.5万元计算,今年顺德的盆桔总产值是8575万元。

  1月25日下午2点,一辆来自海南的大货车,开进了林敏杰位于陈村镇大都村的果场。这辆大货车分上下两层,把林敏杰的130盆四季桔运到海南去销售。其实,不仅海南,陈村的年桔还会出口到港澳、东南亚等地。

  林敏杰今年34岁,陈村镇仙涌村人,妻子是大都村人。依托娘家20年的年桔种植经验,年轻的林敏杰尽管“入行”只有3年,也已是颇有心得了。而这3年,刚好也是欧美金融危机波及中国,国内经济放缓的3年。

  蛇年春节来得较晚,加上过去一年国内经济放缓。进入元旦后,林敏杰本发愁年桔销情冷淡,出乎意料的是,一个月不到,他的年桔已有七成被老客户预订,而且受热捧的不是往年的大盆朱砂桔,而是小盆或中盆的四季桔。

  “政府部门因为纪律问题减少采购,企事业单位因为效益下降也缩减费用,往年受这些单位热捧的朱砂桔订购量也就相应下降。”林敏杰分析了一番原因,继而庆幸自己在两年前(年桔的生产周期一般是2年)种的年桔品种中,4/5都是四季桔,只有1/5是朱砂桔,“四季桔适用于家庭,那些完全种植朱砂桔的农户,今年春节前估计要愁死。”林敏杰慨叹。

  而根据陈村花卉协会的初步统计,今年受市场热捧的四季桔批发价格普遍涨了三至五成,但朱砂桔价格也没跌下来,涨价一成。

  为何涨价?林敏杰的一笔账也能说明问题。“以前签的是5年合同,6000元一年,但2011年合同到期后,地主就说2012年要升价到1 .2万元一年;一盆年桔从苗长到成木,需要15公斤的化肥,化肥从两年前的2元一公斤,上升到现在的2 .3元一公斤;人工每年按200元一个月的速度在涨,4亩农场4个工人,每人薪酬现在是3000元一个月。”林敏杰说。

  “无奈”的转型之路

  面对利润稀薄、土地减少,有的桔农转做高档花卉,有的桔农迁移到成本更低的地方,有的干脆转行。这里面,有“华丽转身”,也有“无可奈何”。

  在第29届陈村年宵花市启动之际,陈村镇经济与科技促进局副局长唐添华说:“现在赤花村、南涌村、永兴村、锦龙社区等已无多余农地用于种植年桔,城市化步伐加速使得镇内年桔种植面积已降至7000亩,此前最大种植面积为1万亩。这意味着,陈村改革开放近30年间种植面积已减少了三成。”

  唐添华说,随着地租的上涨,一些农户转战高档花卉或绿化苗木,政府为了支持这些农户转型,也会进行技术培训。最好的转型典型莫过于旺林园艺的负责人钟海旺,另外也有桔农跑到中山、番禺、深圳栽培,目前陈村周边北滘、伦教和番禺的果场,年桔种植面积大约还有1.5万亩。

  钟海旺1999年进入草花行业,今年40多岁。多年以前,他在一家叫成美园艺的台湾花木公司担任销售经理,这家公司也设在陈村,后转到上海,发展渐渐萎缩。而从成美走出来的钟海旺,却凭着积累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自己做了老板,创立了一家名叫旺林的园艺公司。20 0 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2011年的深圳大运会……借着这些活动的契机,钟海旺发展壮大了他的企业。目前旺林除了在花卉世界有销售总部和生产基地外,在北滘和高明还有两个生产基地。

  也有一些农民选择了“走出去”。如陈德忠所言,目前北滘很多种植年桔的农户都是陈村人,走得远的,则到了番禺等地。在北滘莘村花卉城以东的地区,有不少农户在种植年桔。吴伯一家,就是从陈村大都村搬来的农户,他们在大都本有10亩地,被征用以后到莘村租了6亩半地,继续种年桔。从育种开始,吴伯一家三口几乎每天都在田里打转,“年租金差不多5000块钱一亩,还要负担肥料、人工和花盆材料,政府除了免征税外没有任何补贴。””吴伯感叹压力大,“2008年最不景气时,年桔只能卖5块钱一盆。血本无归,年都没法过。”

  不过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年桔市场又再次旺起来。四季桔,2011年的价格是50元一盆,去年是80元一盆,今年涨到110元一盆。吴伯今年总共种了大概有3000盆,包括四季桔、金桔、金蛋桔等多个品种,部分已销往浙江、东北,剩下的也已被一位来自海南的熟客预订一空。“终于可以过一个好年了。”吴伯满意地说。

  转型模式

  目前顺德的花卉种植,已经成片区模式,在可以预计的未来,这种集中趋势将更加明显。同时,政府财政也在鼓励大棚高端花卉种植。

  花卉市场成趋势

  成立于1998年的陈村花卉世界,无疑是顺德农业转型的典范,如今它的租金已经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即便如此,也有人不惜千里从浙江、山东赶来,哪怕只是租一个档口,也要分上年宵花市场的一杯羹,原因很简单,陈村花卉世界已经是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勒流的菊花湾、北滘的花博园,也在“模仿”花卉世界的模式。

  位于勒流稔海村的菊花湾现代农业园,是顺德区2012年的重点推进项目。规划建设为优质高效型出口农产品及园艺产品生产基地,以高端园景绿化苗木、名优花卉种植、特种高值水产及优质水产养殖于一体的科技效益型现代农业园。

  据稔海村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稔海村以每亩7500元左右的价格,将位于顺德水道旁边的连片土地租给了广东顺德菊花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而此前这块地是鱼塘,租给渔农的价格仅为1500元/亩。除了租金上涨外,花木的土地利用率也要比鱼塘高上近50%。

  位于北滘镇莘村的广东世纪花博园,开业于2007年10月,曾号称是顺德第二大的花卉批发市场,却在2008年金融风暴中迅速凋零。园中1930亩土地先因其他案件被法院查封,后又被北滘莘村股份合作社收回,2011年由另一家公司接手,并将其改名为莘村花卉城。

  目前,莘村花卉城内仍有30%的地块在招租,景观大道及花博大道两条主干道旁边的地块基本已被商家驻满。虽然莘村花卉城此前的定位一直是“珠三角最大的鲜切花批发市场”,但记者在走访时发现鲜花交易区仍未得到发展。园内的商家主要经营的是高端园景绿化苗木在全国范围内的销售,难觅盆花踪迹。据花卉城的一位商户分析,鲜切花和盆花相对于绿化苗木而言更加依赖园区的人气,莘村花卉城在这一方面显然无法与陈村花卉世界相媲美。

  财政扶持大棚种花

  年景时好时坏,转型需要资金和技术,很多农民在犹豫中慢慢前行。随着年桔价格的上涨,销情的火爆,今年陈村年桔的行情,似乎又将是一个美好的年份。在这种情况下,年轻的林敏杰目前暂未考虑转型,因为这需要更多的资金与技术。与年桔“粗养”不同,高档花卉的种植需要花技术,周期也会相对短点,但需依靠大棚来种植,已属设施农业范畴。

  “比如红掌种植周期仅一年,需要温室大棚来控制室温、到年末如果遇到天气降温,还需靠烧柴油为花保温。”林敏杰说,对于转型所需要的资金成本和技术投入,他目前还没有做好准备。

  不过,“推进大棚花种植”,已成为顺德的农业产业政策。去年顺德区出台了《印发关于推进高档花卉大棚种植实施方案的通知》,根据方案,2010年到2012年,每年建设高标准大棚100亩,3年内由区政府安排扶持资金,牵动民间投资,约带动150户农民参与建设高标准花卉大棚。对建设高标准大棚的投资者,给予每亩5万元的补贴,陈村、北滘两镇财政,对入园租赁大棚种植花卉的农民,给予首年的租金补贴。而根据农业发展科的工作总结,2012年已建高档花卉大棚61 .66亩,带动22户农户入园学习高档花卉生产和管理技术。

  除此以外,目前顺德对于农业,尚未有其他大的扶持措施,主要还是按照中央对农业的补贴政策进行。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