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健:新时期北京园林绿化规划建设理念的导向

2013-02-16 02:36:00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     浏览次数:
(二)从设计自成体系向融入城市环境转变

  追求自成体系是从中国传统园林思想演变而来的习惯,在咫尺方寸之间安排河山,,出现了一批艺术设计登峰造极的中国式园林。今天,园林绿化已经从自成系统的园囿圈子里走到城市中来,变成了园林城市──这个城市空间大画卷构图里的一部分,与建筑、道路、水系、设施等共同成为了城市大园林的“造园因素”。所以,绿地应该把自己放到“园林城市”的空间环境中来考虑。

 1.再认识绿地在城市空间节奏中的作用。

  园林绿地就像是噪动喧嚣后的静谧缓冲,是钢铁水泥中的生态空间,是硬质世界中的柔性一隅,是感官剌激后的必要放松。绿地对消除城市热岛也是至关重要。北京现在存在的问题比较大,因为市中心城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较低,只有64%,苏州老城区350米服务半径已经达到93%。北京市十二五绿地建设方向重点应该在解决中心城服务半径覆盖加密问题,外围的大型森林公园固然重要,但是真正以人为本、改善城市形象作用大的是城区就近的小型绿地的建设。结合代征绿地和城乡结合部的综合整治进行绿化建设,能够更好地提升城市品质。

 

  2.恰当在绿地中表现文化。

  城市到处都有“人”的印迹和“文化”的成果,而最缺的是自然,人因城市与大自然产生了距离,而渴望回归自然。城市绿化的活动和成果本身,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文化积淀特别厚重的北京,那些表面化的所谓文化“符号”往往显得苍白和肤浅。

  

南中轴绿地北顶正阳门,南接永定门,面积近12万平方米。在建设中挖出了原有的御道,只此就已经体现了十分厚重的历史文化信息,所以除了一个日晷和嘉量的石雕以外,没有做任何其他小品,只在灯柱、座椅上做了一些古典的纹样。这是最恰当的表现文化的方式。

  

明城墙遗址公园,一段残城墙包含了太多的历史信息,什么也不用做了.

  3.崇尚清新简约回归自然的设计

 

  (三)从追求表现自我向实现以人为本转变

 

  这样的设计和表现需要商榷。如此开阔的空间不多种点树实在是浪费了宝贵的绿地资源,而周围到处都有各种“文化”和“图案”,我们本应该回归自然的绿地中是否还要做文化、画图案?

  1.要求绿地分布均衡。

  目前北京市500米服务半径的绿地覆盖率只有64%,按照新的绿地系统规划安排,在2015年,我们绿地500米服务半径的覆盖率力争达到80%。

  2.倡导种植设计人性化。

  为什么缺少一排行道树?是因为怕挡了远处的景观。这样的绿化是只顾造景而不以人为本

  

编辑:zhu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