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国城镇化出路曲折

2013-02-18 08:33:20         来源:海外网     浏览次数:

  正经历领导层更替的中国,在中共十八大文件里提出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但推动社会转型,颠覆民众生活的城镇化并非只是把农民变成市民。城镇化所涉及领域极为广泛,环环相扣,过程繁衍复杂。如何发挥创意规划城市、推动产业建设以及完善社会福利都是重要环节,也是现今中国急需解答的难题。联合早报网2月17日发表文章,分析中国城镇化出路曲折的原因。

  文章称,根据个人户籍和职业,中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分为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公费医疗制度等种类。这些医保制度的报销标准各异,一般不允许异地报销。住在城市却因户口问题无法享受当地市民享有的福利,让大批收入不高的农民工很无奈。随着中国的城镇化推进,越来越多农民工进城,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居民在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的待遇差距更是越来越突出。

  城镇化率城镇化

  城镇化最基本定义就是人口向城镇集聚的过程。它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并已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指标。截至去年,中国城镇化率达52.57%;换言之,超过一半的中国人已住在城镇。中国国家统计局估计,以此迁徙速度推进,中国城镇化率到2020年可达60%,2030年可超过70%,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水平。

  但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与政策学院副院长蓝志勇受访时就反问:“安置完了(农民工)就是城镇化了吗?”

  蓝志勇说,城市化率只是统计意义上的数字,记录的是在城市里居住超过6个月的人口比例。真正的城镇化涵盖范围则更广泛,而即便只专注于农民变市民的问题,需要探讨的细节已不少。他说:“一个农村人要变成城市人,除了住下来,有居所、能上学,还需文化、心理、安全、归属感、行为方式的改变。这需要很长的时间。”

  “市民化”进程影响城镇化质量

  中国部分学者估计,如以“市民化”的人口比例作为城镇化标准,中国的城镇化率可能仅约35%至40%,远低于当局的统计。令学者担心的是,如果市民化进程不加快,不单无法真切落实城镇化,不同群体间的矛盾也将越来越尖锐。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受访时就说:“市民化进程的落后,体现在农民工同工不同酬等问题上。这是一种社会歧视。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却没有选举权,对城市发展也没有发言权,这是政治歧视。”另外,他说:“社会服务方面,农民工孩子不能上学也造成了留守儿童、夫妻分隔两地等严峻的社会问题。这都可能造成人们心理不平衡。”

  文章说,人口转移、集中到城镇居住是城镇化的核心,但“如何转移,移到哪里”却是问题。目前,因地区产业发展不平均等因素,中国人口过度集中在沿海一线城市,中西部大部分省市则出现空巢现象。这不利于二三线的中小型城市发展。

  另外,随着人口迁入城市,农村须相应进行转型,必须让农业朝先进化发展,以保障全中国13亿人口的粮食供应。

  作者认为,产业发展是吸引劳动力的重要因素,支撑起城镇的发展,但中国产业发展的地域分布严重失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超过50%来自东部12个省市。虽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已推行一段时日,但成效还不明显,中西部发展依然落后。将人口分流到中小型城市,缓解一线城市压力的工作,因此难以达成。

  而人口增多将给城镇的社会服务和管理增添压力。要让迁入城市的农民也能真正转为市民,社会服务与管理的质量需要不断提升与创新。同时,随着人口涌入,城市的土地与资源须更好地分配规划,确保空间布局与各项基础设施能满足居民需求,并且是可持续的。目前中国许多地方新城,房屋空置率很高,正是资源配置方法出了问题。

  文章说,中国的城镇化起步较晚,这在城市建设方面虽享有后发优势,但文章援引受访学者的话指出,一些地方政府对城镇化的理解仍存有偏差,中国需回归根本,探讨城镇化的含义,以免后发优势变成后发劣势。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近日接受《新京报》访问时提醒说,中国一些地方已将城市化的物理外观当做根本,盲目占用农地、盖大楼,有的将城区面积扩大就以为是城镇化。“如果仅把城区面积扩大,相应的人口却没有有效积聚,也没有因此增加收入,扩大城区有什么用?……不要简单化了,以为城镇化就是高楼大厦、地标建设、大型公共设施等,这些当然要有,但前提是人和经济活动的积聚。”

  “城市化”和“乡镇化”是两个概念

  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蓝志勇教授看来,中国之所以高速建设了许多漂亮但雷同且毛病多多的城市,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一直没有针对“我们要的是什么样的城市”这个问题进行充分讨论。

  其中需解答的包括:城市的主要功能应是经济发展的工具和引擎,抑或注重保障市民优质生活的地方;城市化应采取旧城改造(Gentrification)、另立新城(New Urbanism),还是社区与城区结合的策略;大、中、小不同城市的功能有何不同等等。

  蓝志勇甚至认为,城镇化这个词本身就需再商榷,因为城市化和乡镇化是两个概念,不是一回事。他说:“这是城市理论问题,是哲学问题。(但)我们城市规划和建设者中建筑工程师、地理规划师多,哲学和管理学家少。”

  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城镇化是突破口

  文章认为,城镇化将成为接下来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主力,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复苏将缓慢但稳定。

  文章说,受全球经济放缓拖累,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近两年放慢了脚步。依赖出口和外来投资拉动GDP的发展模式随着外围经济走软,已越来越难持续;中国迫切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改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而城镇化正是突破口。

  城镇化理应带来更好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整体消费力。在人口聚集的城市里,服务业的需求也会显著提高。据一些专家测算,中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能带来约7万亿元人民币的市场需求。

  有学者建议中国中央政府适度地放权,让地方政府规划城镇时,在调度资金、推行改革等方面有更多自主权。而蓝志勇也以唐僧管孙悟空为比喻说:“现在中央管地方,是唐僧管孙悟空,靠官帽子、财政拨款和各部委经常(相互)矛盾的政策法规等紧箍咒,把孙悟空卡死、不能打妖怪。(如果能通过)立法、分工、放权、问责,把一个复杂的大问题变成很多小问题,组织各地干部分别突破,很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报告》出炉

  记者从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获悉,由该研究委员会和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