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关注环境问题 生态指标应纳入政绩考核
去年冬天以来,中国大范围地区遭遇雾霾天气,这一与民生和经济发展均息息相关的话题,成为国民议论的焦点。
仅2月以来,环保部等有关部委就陆续发布6项与环保相关的政策措施,尤其是27日发布的两道令牌,更是剑指脱硫脱硝。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气治污虽然紧迫,但是也很难一蹴而就。
事实上,中国正在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四分之一国土持续雾霾、九成地下水遭污染、1.5亿亩耕地受重金属污染……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压力来自何方?
环境保护最大的压力来自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的冲动。不惜“血本”,“上大项目、大上项目”,成为一些地方的经济支撑。如果这些项目是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环保压力将更大。
中国31个省区市2013年经济增长目标情况显示,有24个省区市将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定在10%以上,所占比例接近八成。其中,增速定在12%以上的达到11个,13个省份将GDP增长目标定在10%。相比之下,中央层面的“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年均增速目标是7%;2012年全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7.5%,实际GDP增速为7.8%。官员们不愿投资于环保领域,主要原因在于官员政绩完全是通过GDP来评判的。
把环保投入变成“硬约束”
当前治污的关键,是要把环保投入变成“硬约束”。中国经济总量大,但环保投入小,应提高环保投入占GDP的比例。中国官员考核体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许多地方政府主动将生态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体系。
两会上,大气污染防治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表示,加强环保立法,完善法律制度是解决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环保部将大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工作。民建中央公布的第一批提案中,关于加强中国大气污染治理的提案被放在首位。
中国必须建立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将污染物排放总量(如PM2.5)纳入国家约束性指标,完善污染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环境监督体系建设。
以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
为顺应民众对干净饮水、新鲜空气、卫生食品、优美宜居的期待,此前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曾郑重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无论东部沿海省份,还是中西部地区,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既要补上工业文明的课,又要走好生态文明的路。
建设美丽中国是13亿人民的共同心愿。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让中国人跨越短缺经济时代,迎来了物质比较丰富的新生活。然而土壤污染恶化、江河水质下降、生态系统退化,这些发达国家在一二百年间逐步显露的生态环境问题,却在中国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集中凸显,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制约因素之一。构建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过上更有质量的生活,必须开拓环境保护的新路径,建树生态安全的新思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
编辑:dongjing
相关阅读
2014青岛世园会——济南园环境景观设计方案
充满人文和自然的城市景观【详细】
西藏受保护湿地面积超430万公顷
西藏湿地面积居全国第二,湿地类型丰富,是世界上特殊的高原湿地分布区。根据西藏湿地资源第二次调查结果,西藏现有8公顷以上的各类湿地总面积为652.90万公顷。【详细】
天津研究制定湿地自然保护区“1+4”规划
昨天,天津市先后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和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制定《天津市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和《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天津市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天津市团泊鸟类自然保护区规划》《天津市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规划》。【详细】
深圳基本形成健康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人在城中,城在林中。在深圳,自然与都市共存,共享着这片繁荣的栖息地。截至2015年底,深圳林地面积为6.8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0.92%,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4.76%,各项森林资源和生态指标均位列国内大中城市前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