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生态文明建设怎样在实践中落地?
钟勤建的“两会”提案
加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
完善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加大对二恶英类POPs排放源的环境监管执行力度。严格环境准入条件,淘汰POPs重点排放行业中的落后产能。提升监测分析能力,实现重点污染源信息管理常态化。加强公众宣传教育。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依靠公共政策实现生态补偿。扩大生态补偿覆盖面并合理确定补偿主体。通过财政和金融杠杆,加大对生态脆弱和生态保护重点地区的支持力度。通过市场手段实现生态补偿。通过法律途径实现生态补偿。
在城乡统筹中加强环境保护
科学制定城乡统筹环保规划。坚持以城带乡、以镇带村,统筹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建立完善农业环保法规。切实加大农村环保投入。加强农村环保能力建设。建立城乡统筹环境保护新机制,构建城乡一体化环境管理体系。
和谁对话?
钟勤建,1957年9月生,在职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讲师。历任四川统计学校副校长、四川省交通管理学校副校长、农工党四川省委秘书长和副主委、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四川省统计局副局长。现任农工党四川省委副主委,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对话人
钟勤建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副厅长
焦点关注 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的关键
关键思路 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5方面内涵和要求
记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目标以及一系列建设任务。怎样理解生态文明?您认为落实生态文明目标任务关键何在?
钟勤建: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关系民族福祉和国家未来的高度,进行了系统论述和部署,这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都意义非凡。
生态文明起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是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这对推进人类文明进程是一个重大贡献。
在实践中,要落实好党的十八大部署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我认为首先应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抓好5方面内容。即树立以和谐为宗旨的伦理观念,给生态环境以平等态度和人文关怀;建立以协同为基础的生态制度框架,把环境公平与正义贯穿到经济社会决策和管理的各领域;发展以循环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营造以适度为准则的生态生活氛围,从衣食住行各方面改造生活方式、消费模式;构筑以优先为前提的生态环境安全体系,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合力,凝聚力量,加大制度和政策创新及执行力度,全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进程。
点击二
焦点关注 四川生态文明建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关键思路 解决资源约束趋紧、污染日益突出、生态系统退化三大问题
记者:作为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四川的生态文明建设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钟勤建:从地理区位来说,四川应建设好生态屏障,确保长江上游生态安全;从发展实践来说,经过近年来的连续高速发展,四川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承载都出现了瓶颈制约。因此,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任务要求,四川今后应着力解决以下3个问题:
首先是缓解资源约束问题。从资源禀赋来看,四川的煤炭资源仅占全国的1%,人均耕地面积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7%。人均水资源量虽略高,但分布不均,且开发利用率仅9.9%。全省工业发展依赖的石油、煤几乎全部依靠输入。从资源利用情况来看,“十一五”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平均高20%、水耗高33.7%。照此消耗水平,要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全省能源消耗量将比2010年增加48%,年用水总量将增加68%。这样的消耗水平难以为继,资源环境代价已成为不可承受之重。所以,建设生态文明首先应从资源节约入手。
其次是要解决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四川目前处于工业化中期,重化工特征和结构性污染明显。由此带来的大气和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以PM2.5和灰霾为特征的大气复合型污染问题不断涌现,土壤、地下水污染日益凸显。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防控并治理环境问题,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举措之一。
再次是遏制生态退化问题。四川水土流失面积占幅员面积的46%,退化草地面积占可利用面积的67%。金沙江、嘉陵江、岷江输沙量约占长江上游的80%,湿地萎缩退化,森林生态功能恢复时间漫长。受汶川地震的影响,部分地区生态破坏严重,生态功能退化。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生态系统也受到挑战。遏制生态系统退化,恢复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刻不容缓。
记者:您刚才提到,建设生态文明应首抓资源约束问题。以四川为例,您认为缓解资源约束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钟勤建:缓解资源约束涉及到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等多个领域。我个人认为,应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建立节约优先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及模式;另一方面,倡导以适度为准则的生态生活,二者缺一不可。
建立节约优先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这是要抓的重中之重。节约就是环保。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方针,首先强调的就是节约。这让我们对节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物质不灭,只要有消耗就会有污染,所以节约至关重要。
怎样推进资源节约?四川明确将以节约资源能源、发展循环经济为主,“十二五”期间,要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资源节约利用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体系和循环型产业体系。
首先,要抓好资源消耗的总量控制,包括4方面内容。
一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继续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商业、市政、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实施一批重点节能工程和重点节能改造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节能技术示范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以及节能能力建设工程等。
二是建设节水型社会。要统筹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先满足生活用水,保障生产和生态用水。高度重视水安全,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
三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管理,落实用地节地责任,加强土地管理动态监测、定期评估和分类考核。
四是合理开发利用能源矿产资源。加强能源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形成能源和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区。严格执行准入条件,建立完善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等。
其次,要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积极建立以循环、低碳为特征的发展和消费模式。要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整体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健全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倡导以适度为准则的生态生活,这是我想强调的另外一个重点。形成今天这种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现实,粗放的发展方式无疑是罪魁祸首。但若要改变这种局面,仅仅转变发展方式是不够的。全体国民的消费观念、文化心理、行为模式都需要作相应的调整。
仅以出行为例,二三十年前我们曾经是世界上使用自行车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国。国民的普遍心理是以家庭拥有汽车为荣,而不是自行车。今天,自行车出行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时尚,但在我国却不是。这种心理、观念不调整,行为模式不改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会有更漫长的路要走。所以,必须大力倡导适度的生态生活。适度,即不必奢侈、不能浪费、不要过度,强调生活方式要绿色、消费模式要低碳。要让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观念深入人心。
我认为,当前应该做好引导工作,一方面,要从政策上加强引导,积极制定并落实资源节约财政补贴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使用节能节水产品、节能环保型汽车和节能省地型住宅,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抵制过度包装,抑制不合理消费;另一方面,要从舆论上加强引导,充分调动媒体力量,通过媒体宣传和观念引导,积极营造以低碳生活为荣的舆论氛围和人人参与低碳生活的舆论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观念行为。
记者:遏制生态系统退化,对地处长江上游的四川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请问这方面有何思路和打算?
钟勤建:鉴于四川所处的特殊重要区位,我们一直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早在1998年就率先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提出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2005年起在西部率先开展生态省建设,并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相关指标纳入生态省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内容。
进入“十二五”后,四川省委、省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重要战略决策和规划,自然生态保护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区域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目前已建成4个国家级生态县,9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以及26个省级生态县、两个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19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生态创建已处于西部领先地位。
但是,面对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现实,四川加快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要求更加迫切。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四川省首次提出了构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的思路和方略。明确构建以长江、金沙江、大渡河、嘉陵江等主要江河水系为骨架,以山地、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为重点,以点状分布的世界遗产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为重要组成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并对怎样构建生态安全战略格局进行了详细部署。内容包括: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确立一批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青藏高原东南缘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长江流域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强调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为主,加强生态屏障建设,保障生态安全;坚持人工治理和自然恢复相结合,实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和禁止开发区生态移民;加快建立生态预警监测体系,加快建设防灾减灾体系,进一步强化生态保护。
另外,遏制生态系统退化,关键要认真实施好一批重大生态保护规划,用规划统筹全省重要区域的生态保护与建设。这些规划包括《四川省青藏高原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四川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川西北防沙治沙规划》等,实施好这些规划,自然生态系统必然能得到休养生息。
编辑:dongjing
相关阅读
郑州将用三年力争乡村绿化率达30%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这不仅是城市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农村建设的目标。【详细】
国家沙漠公园建设管理需提质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国家沙漠(石漠)公园专家评审会在北京召开,对36个沙漠(石漠)公园规划进行评审。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参加评审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张守攻参加评审。【详细】
广东惠州生态方案出炉 建绿色现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出台,该方案提出,从构建绿色国土空间开发新格局、建立绿色发展产业体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构建安全的生态格局、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良好社会风尚等7项主要任务着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