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小区景观成“景观”渴望文明新风
2013-03-13 08:28:08 来源:东北新闻网 浏览次数:
“建好的公园为啥长期不开门呢?”昨天上午,某些小区居民称与他们小区北侧一路之隔的公园自建成后,鲜有开放。设有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的公园内虽春意盎然,附近居民却只能隔着铁栅栏远观。
小区建好的服务设施不敢开放,市民游园散步的闲情生活添堵。这份尴尬来的并不突然,只是关于这份尴尬的思考和宣教没有跟上文明建设的步伐。小区公共设施也好,城市绿地和公园也好,都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广大市民闲暇时间,放松心情,品味休闲的场所。这份城市喧嚣中的宁静,是城市建设的基本功能,也应该是广大市民体会社会进步的一个方式。但文明中的不文明行为,却总是把这些场所弄的“伤痕累累”,乌烟瘴气。总结看来,部分市民的文明素养确实有待提高。但“闭门谢客”不是什么锦囊妙计,利用有效资源、做好有效宣传,引导市民的日常行为渐渐迈向文明的境界,才是正着。
一座城市的文明进程中,少不了一份理解;一个美丽中国的构建,少不了一份宽容。伴随着中国文明进步、发展的步伐,国人的整体素质提高,有待强化。有“中国式过马路”,当然也有“中国式逛公园”。当然也有允许富人公园遛狗,也要允许流浪汉睡草坪的微词。公共环境的恪守,有过指责,有过疑问,有过劝导。但这一切相对于教育程度、生活阅历参差不齐的国之大众来说,收效几乎是“微观”的。城市文明的理解和宽容,相形之下也无端的“瘦身”许多。
开化民智,提升素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城市公共设施被损毁、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也是凸显的问题。客观看,这是“群策群力”的纠结行为,但也有政府职能缺失的点滴。想一蹴而就的改观,只会曾加社会管理的烦恼;想理出万般无绪中的头绪,只会更加茫然。日常生活的懒散和随意,是国情,甚至是简朴的民风。社会进步的宽容和理解,免不了在这种氛围中继续坚持和保留。
树文明新风,离不开群众的参与,更要有政府的搭台。多做些有关文明的公益推广,让文明的意识慢慢渗入到社会中,应该是全民参与的有效途径。而且这样的活动,应该有公职人员的身先士卒和垂范,不能留给社会一种“作秀”的感觉。去年有某地公职人员扫马路的报道,结果社会反映褒贬不一。这事放到现在看,也只有“作秀”的成分了,这场轰动一时的公共文明行为并没有社会文明所需要的延续性。文明中国,官民共建,伸伸手、弯下腰,也许一个文明的中国就近在咫尺了。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奇葩景观:居民小区变佛堂 风水景观被当“神台”
白云区增槎路富力半岛小区有处风水景观,引来众多业主在此烧香拜佛,滚滚浓烟令附近居民苦不堪言。物管也很无奈,将景观围起的铁栏屡遭拆除,“这真的只是一个风水景观”。【详细】
评论:谁在给园林城市“抹黑”?
作为国家园林城市的六安,无论是马路绿化带、小区绿地,还是公园广场都种植着大量的花草、树木,四季花开、绿意袭人。绿化给市民带来了宜居的生活环境,作为城市的主人,少数市民却没有“主人翁”精神,在践踏、破坏绿化的同时,践踏着城市文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