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凤梨之殇” 积极调整经营思路
作为当前盆花市场四大“当家花旦”之一,凤梨行情近段时间临近危险的边缘。本应是销售旺季的春节市场,很多花卉销量严重下降,让盆花经营者经历了一个最为失意的年宵。相比之下,凤梨的销售尤为惨淡,由于市场极不给力,花卉经销商“撕毁订单”成了一种普遍现象,生产商经受着巨大的压力。几乎所有从业者都认为,最近几年,凤梨市场已经反弹无望,加上今年年宵期间的最差表现,在他们眼中,凤梨已死。
业界有一个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新会风”吹倒了凤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凤梨的惨剧绝非偶然,从其产业环境和发展轨迹来看,这次重挫是一种必然,早晚都会到来。多年的“生产竞赛”使得凤梨产能严重过剩,围绕凤梨生产、销售的洗牌早就已经酝酿启动。行业参与者要为这些年无所顾忌的种苗扩繁、恶性竞争买单。
清醒之下,很多人渐渐认同了这样一个事实:花卉产品要想真正步入良性循环,最终还要依赖大众消费市场。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拥有30多年的市场推广历史,但同其它“洋花卉”一样,凤梨一直没能真正进入大众消费者的视线。甚至30年后的今天,依然只有专业人士才知道,这个在花卉市场摆售的凤梨同餐桌上的菠萝有着十分密切的“血缘关系”。
凤梨的境遇只是主流盆花中的一个缩影,消费基础不稳固预示着这个产销链条之中蕴藏着危机,长期依赖单一的集团消费,加重了整个行当的风险程度。如果不能摆脱花卉消费市场的畸形结构,其他花卉产品的前景也极难预料。市场结构必然会回归理性,市场参与者必须适应并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产业步入正轨除了有赖于政府、行业组织的正确引导,从业者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好的思路去调整自身。
编辑:wenweihua
相关阅读
花卉界两项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花卉领域两项成果获奖,分别为南京农业大学菊花课题组负责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陈发棣主持完成的【详细】
北京盆花淡季来袭行情持续走低
7月以来,天气炎热,北京盆花市场迎来淡季,整体销量下滑,走货缓慢。红掌价格与上月相比无较大变化;蝴蝶兰主要为租摆拿货,价格与上月持平;凤梨品质高的走货量大;绿植、小盆花等走货量下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