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科学发展:国际化大都市不能遍地开花

2013-03-15 10:59:0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次数:
城市建设 城市发展 国际化大都市
  来自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1998年,中国有78个城市表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2003年,有182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截至目前,中国以国际化大都市为建设目标的城市则已经超过200个。在不少城市满怀壮志,纷纷将未来建设目标指向国际化大都市时,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对此表示忧虑,指出,城市建设应多些科学态度和人文意识,少些盲目决策和浮躁心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不能遍地开花。
 
  需要多少个国际化大都市?
 
  在2011年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城市定位与国际化大都市相近或相关的只有北京、上海等为数不多的城市。在该规划的表述中,用的是“将来时”,北京被定位为“着眼建设世界城市”,上海被定位为“建设国际大都市”。
 
  在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委员看来,所谓国际化大都市,并不单纯指它的规模,也不是说它的经济指标,而是指它会对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体现出国际化大都市的品质。比如大家公认的纽约、伦敦等。
 
  面对目前超200个城市要建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市石景山区委书记荣华代表认为:“加快城市化进程非常有必要,但城市化不是国际大都市化。”
 
  荣华表示,城市能发展成什么样,还是要看自己有什么,必须根据自己的历史沿革、地区情况、发展优势,来选择发展路径。比如北京,它是文化、政治中心,所以它所提出的建设世界城市,有它独特的地域优势,但也不是所有项目都齐头并进,所有“中心”都往身上揽,首先突出的就是文化中心和政治中心。
 
  不能为国际化而国际化
 
  “一个城市,如何很好地发挥它的城市功能,是一件非常复杂、非常难的事,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巨系统工程。”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方精云委员表示,在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宜发展为大城市,建国际化大都市也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他提醒,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也有关系。
 
  单霁翔向记者强调:“城市建设一定要找准定位,有自己的‘性格’,而不是不切实际,盲目地跟着别的城市走。”
 
  他说,要避免城市建设的失调:“一些城市在建设中缺少科学态度和人文意识,却多了一些盲目决策和浮躁心态。一些城市盲目追求变大、变新、变洋,热衷于建设大广场、大草坪、景观大道、豪华办公楼和‘标志性’建筑,而这些项目却突出功能主题而忘掉文化责任。”
 
  荣华认为,且不说纷纷把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发展方向的城市有没有达标的潜力和实力,单就执政理念而言,可能就有一些偏差。“说到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空喊现象,还是出于不正确的政绩观和地区攀比心理,最后沦为炒概念。”
 
  先办好“门前的事儿”
 
  在老百姓的眼中,所在城市是不是国际化大都市并非他们的第一诉求,他们更关心的是城市是否宜居。
 
  而个别地方因为追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而出现的急功近利的规划调整,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盲目布局的基础设施等,不仅与老百姓的诉求背道而驰,还会导致发展资源的透支和巨大浪费,最终使城市失去竞争力。
 
  荣华认为,相比于政府提出来的大概念,老百姓更关心门前的事儿,比如社区服务到不到位、城市管理有没有缺陷、市民权益是否得到合理保护。“应该说,宜居的目标比国际化大都市更实际、更以人为本。在对城市的经营和打造上,应更符合本地区的发展、更注重老百姓的利益。”
 
  但现在的状况却是,个别城市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给老百姓画出硬杠杠,有的甚至提出学多少句英文、看多少部外国作品的指标。“这些外加的东西很难被贯彻下去。其实,这个城市的国际化到了一定程度,大家觉得有需求,自然就会去学习的。”荣华说。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一、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方针和性质【详细】

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三个时代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城市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经历了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三个时代,我们可以从这三个时代中看到城市的规划和发展的变迁:【详细】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重视三方面问题

  清清河水、古朴城墙、历史老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