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蓝天计划:治雾霾需解“燃煤之疾”
要发展,还是要蓝天?
其实二者并不是天然的矛盾体。“首都蓝天行动计划”力争用十年时间,使首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再下降三成。记者在对雾霾的两大成因之一燃煤消耗(另一大原因是汽车尾气排放)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相关部门对此早已有所行动。尤其是供热燃煤消耗,有望在未来两年大幅度削减。
首都蓝天,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对于经历了多次雾霾天气的首都市民而言,“首都蓝天计划”无疑让人万分憧憬。
今年“两会”期间,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闻发布会中透露,目前北京正在联合环保部、科技部,着手制定实施“首都蓝天行动计划”,力争用十年时间,使北京的大气污染排放总量再下降三成。
记者就该计划向北京市科委证实,得到的回复是目前并没有报道计划,而北京市环保局则对于该计划表示并不知情。
不过,从北京市的环境治理上来看,有专家表示,治理污染,燃煤肯定是其中重要一部分。记者在调查了解北京的燃煤情况时发现,其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已经开始展开大动作。
供热年耗煤约500万吨
近年来,随着钢铁、水泥等重污染企业相继搬出北京城区之后,供热用煤排放问题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据了解,2010年,北京市燃煤消费总量达到2635万吨,北京市政市容委供热办主任王爱民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北京市供热耗煤约是500万吨/年。”
2012年5月,北京发布的《加快压减燃煤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的工作方案》提出,到2015年,在原“十二五”规划燃煤总量削减到2000万吨的基础上,进一步削减到1500万吨,相当于五年累计削减燃煤总量1135万吨。到2020年,全市燃煤总量再削减500万吨,进一步降至1000万吨以内。
这意味着,北京市的供热燃煤也需要同步下降。据2011年12月印发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供热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显示,2015年,供热用能需求中,煤炭需求为283万吨标准煤(不含电厂发电用煤)。另外,记者从北京市热力办了解到,北京市2010年和2011年供热面积分别为6.8亿平方米和7.0亿平方米,燃煤锅炉房供热比例分别为31%、28%,下降明显。王爱民告诉记者:“根据北京市规划,到2015年底,我们的供热面积达到8.5亿平方米,燃煤的比例还将进一步下降。”
据了解,北京市的小锅炉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之前基本上都改造完成了,奥运之后北京市主要着手改造区域内的大型锅炉房。目前市区还有一定的燃煤供热,按照改造规划,到“十二五”末基本上就全部改造完成。
王爱民表示:“到"十二五"末,城区大型燃煤集中供热锅炉房都基本改成烧燃气,未来北京供热将以燃气和热电联产为主,比例接近80%。”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实际上,北京近几年在供热能源调整方面步伐明显加快,远远超过之前的规划要求。
天然气逐步替代燃煤
北京市热力集团是全北京1700多家供热单位中较具规模的一家,截至2012年12月底,其供热面积达到2.069亿平方米。热力集团宣传部部长张传东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称,原计划2012年底前,热力集团只剩下1个燃煤锅炉房,去年下半年该公司又接收了4个燃煤锅炉房。今年热力集团将把所有锅炉房全部变成清洁能源,2013年底,热力集团所属的锅炉房将全部实现无煤化。
据记者了解,北京市在供热能源的调整上,主要是依靠天然气代替燃煤。“城市供热中以天然气作为能源的比例还是很高的,因此天然气的供应是一个关键问题。”王爱民告诉记者,“"十二五"末天然气供暖占有比例将超过50%,此外,还有一些热电联产发电厂也需要以天然气作为能源。”
今年1月,北京市燃气集团对外发布消息,2012年北京市天然气用量达到84.1亿立方米,比2011年的68.59亿立方米,增加15.51亿立方米,增长幅度为22.6%,创历史最高。
由于冬季供暖期比较集中,对于天然气的需求量也将出现一定时期的高峰,如何保障高峰期的供暖效果将变得较为重要。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今年的供暖高峰期间,就曾出现过短暂的天然气短缺现象。
记者从热力办了解到,现在进行煤改气的一些锅炉房,有条件的将考虑采用燃气、燃油双燃料系统;不具备双燃料条件的,在改造时可视具体情况将部分燃煤设施暂时保留下来,作为应急备用,以实现燃煤供热平稳地向燃气供热过渡。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从伦敦到北京 雾霾治理的比较与反思
不可否认,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治理环境的经验,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但是必须清楚,要从根源上治理当代中国的雾霾问题,仅仅重复西式的治理思路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真正从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在启动东方智慧的背景下,探索中国特色。【详细】
2015两会聚焦:雾霾治理
就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纪录片《穹顶之下》再次将雾霾防治拉回公众视野。对于这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公众在吐槽之余,或许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防治,两会上的各路代表委员们就为此开了个好头。【详细】
城市规划腾出风走廊 驱雾霾需要几十年
城市大气中的污染颗粒本可随风而散,但越建越高的楼房,却把污染牢牢“锁”在了上空。上海、杭州、南京、武汉等地另辟“风”径,提出了“引风吹霾”的方式,即在城市规划中腾出通风的“风走廊”,借由“穿堂风”来吹散雾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