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湿地重生 一座城市的清肺样本
2013-03-29 09:43:52 来源:西部商报 浏览次数:
“以前我每周至少来一次,陪客户、陪朋友、陪家人。走在湿地公园的栈道上,吹着凉爽的河风,听着青蛙的叫声,就像回到小时候的农村,那种感觉确实好!”在众邦电缆厂工作的张颖自湿地公园开放后,便成了这里的常客。除了自己日常散步,甚至于一些公务接待,也选在了湿地公园。“带客人来这里,既参观城市美景,又呼吸清新空气,一举几得。”
张颖的印象里,进入公园,沿着蜿蜒曲折的亲水栈道,人便进入了水草的世界,如同在水上飞一般,一只只飞临的鸟儿,一群群潜游的鱼儿,更为这片河中滩涂增添了灵性和灵秀。
去年,黄河水暴涨将公园淹没,整个湿地公园20%的木质栈道和30%的树木被损坏,喷灌系统等设施难以恢复,经济损失较大。这让张颖有些失望,不过她依然相信,经过修复后的湿地慢慢会恢复原来的样子,那个时候她仍会带着家人、客户、朋友来这里尽情地玩。
看管公园的于荣宁看着被河水冲刷过的栈道心疼不已。在黄河边过了一辈子的于荣宁对这块湿地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指着公园内的水面说,“以前这儿都是挖过沙子的大沙坑,一片荒滩,七零八落的,别说鸟了,草都没长几棵,看着都难受。”
事实上,在几年前这里还曾是荒凉裸露的河滩,干涸的河床、滩涂上,布满了挖沙后的大大小小的坑洼,堆满了高高低低的砂石。阳光下,尽是黄土裸露出来的褐色,偶尔有几棵孤零的杨树站在滩地上,放眼一望,满目疮痍。而现在,昔日荒凉的河滩已经成了集人工湿地打造、自然湿地恢复、湿地展示游赏、野生动物栖息、生态科技体验、休闲体验观光于一体的湿地公园。
格局大生态环境圈
作为兰州首座生态湿地公园,兰州黄河银滩湿地公园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态行为和生态意识。“野鸭算啥,现在各种鸟都有,连鳖都有人见过,十几斤重的黄河鲤鱼多的是……”于荣宁兴奋地比划着,久违的自然景象让老人感慨不已:“这段黄河,多少年都没出现过这么多动物了!”
水和绿是城市的灵魂,兰州本来就缺绿,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河道湿地资源是提高兰州城市公共绿地面积的一条有效途径。这个城市的管理者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经过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多次研究规划,未来2年里,兰州将建成5座湿地公园,也就是说从城关区到西固区,沿黄河边将直接建成完整的人工生态链。”兰州市规划局规划处处长王炯自豪地说。
而在这条生态链上,即将上马的兰州马拉松湿地公园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兰州市举办第一届国际马拉松赛时,就畅想在黄河风情线建设一座以马拉松为主题的公园,有专家提出保护湿地,在中心滩恢复一片原生态的生态景观。经过多次规划和论证,由兰州市体育局建设的兰州市中心滩马拉松文化景观休闲运动带及湿地修复项目位于黄河北岸中心滩,西至城关黄河大桥,东至雁滩黄河大桥,北至北滨河绿地,南临黄河,为不规则狭长带状河滩和绿化带。项目建设用地性质为河滩地,占地面积约为255亩。项目东西长约3000米,南北最宽约150米,总占地面积约17公顷,整体布局形成“一轴两翼,一场,一廊,一环”的景观结构,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广场、水系景观、绿化等及其附属设施的建设等工程。项目总投资1988.71万元,预计今年7月正式投入运行。
提起这个项目,该局产业处处长杨宝文说,“中心滩马拉松文化景观休闲运动带及湿地修复项目,主要是在修复中心滩黄河湿地,改变这一区域河滩裸露、外貌脏乱差的基础上,通过建设一些硬件设施,向市民展示马拉松文化和兰州马拉松赛的故事,展示兰州新面貌,为市民提供游览、休憩、健身、运动空间。”
思考
兰州湿地的重生
显然,湿地公园是要在繁华的城市中保留大自然的原生态美,建设并非一帆风顺。
“湿地是地球之肺,具有调节气候、提供动物栖息、分解净化水质、调节水分等作用。现在人们对湿地的保护越来越重视。银滩公园这种湿地,属于城市湿地类型。它是在原有的河滩地带上进行的天然湿地与人工湿地的结合,具有保护湿地、再造湿地的性质。将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气候、减少噪音、防洪排水、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等作用,从而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兰州市安宁区生态建设管理局局长魏兴玉如是说。
王炯称,之前,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黄河兰州段(新城大桥—桑园峡)湿地保护专项规划》。这意味着,兰州市将启动中心滩、银滩二期、马滩、滩尖子、黄滩和雁儿湾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建设方式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统一主题”的原则进行。该规划的主题为“湿地的重生”,将通过对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有效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征和基本功能,使湿地能够有效发挥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但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兰州中心滩一带,土地可谓寸土寸金。如今却要投入约近2000万,保留一个面积达200余亩的湿地公园,这将意味着中心滩乃至整个城市要舍弃多少诱人的“真金白银”。
王炯说,2013年,可以说是兰州中心滩、滩尖子一带将迎来的又一个发展高潮,项目纷至沓来,在谈、待建、在建、投资项目众多。那么,在诱人投资利益面前,政府舍弃引资进而打造一个纯公益的湿地公园,是基于何种考量?
放弃近在眼前的可观收益。在一时的财政收入与城市的未来发展之间,兰州做出明确选择,落实“生态打底”的城市经营思维,与市委书记虞海燕上任之时的想法一致:一切生态打底。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