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丽中国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3-04-03 08:33:59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对策与建议
当前,建设“美丽中国”重在选好关键点,抓好着力点,解决好突出问题,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力争5年左右取得美丽中国建设的阶段性成就。
⒈构建绿色GDP与生态GEP结合的干部综合考评指标体系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资源、环境、生态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议有关部门逐步构建“绿色转向,分类评估”的干部综合考评指标体系,根据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定位,对资源状况、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而不同的指标间可以等量转换,便于统一评估绩效。一方面完善绿色GDP干部指标考核体系,将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从GDP中扣除。一方面构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ion,简称GEP)考评指标体系,把生态系统产生的效益总值纳入到生产总值中。
⒉逐步健全生态文明法制体系
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法规立法的指导思想,完善自然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有关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例如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对工业、机动车辆、居民生活等污染物排放进行更加严格的控制,提出更加严厉的防治措施,大幅提高违法成本。
⒊加大财政投入与政策支撑力度
合理增加生态文明建设投入。重点支持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将发展资源循环产业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层面。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实现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土地节约利用、废物交换利用。重点支持建立“美丽中国”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责任原则,建立开发地区对保护地区、受益地区对受损地区、城市对农村的生态补偿机制。调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直接用于生态保护的比例,加大对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的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生态保险制度,创新、丰富生态保险产品,支持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⒋实施“美丽中国”三大工程
一是“美丽空气”工程。首先应监测预警,国家研究出台PM2.5监测标准,保证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制定实施大气重度污染应急预案;二要分类治理,将全国划分为若干等级的大气污染控制区,制定差异化的污染防治系列措施,同时对空气污染源行业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例如,针对汽车行业可考虑调整产业政策,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研发与生产,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等;三是联防协控,建立统一协调的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和区域大气环境联合执法监管机制。
二是“美丽食品”工程。可利用物联网技术,从田间地头到餐桌,对食物生产、加工、销售全过程进行系统记录、追踪、识别和监测,使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均可查询、可溯源、可追责。对食品违法行为要大力加强惩处力度,达到“一次违法,终身后悔”的惩戒效果。同时,大力鼓励食品的规模化生产,既实现规模效益,也便于管理和监控。强化企业特别是龙头食品企业的生产标准与管理要求,让老百姓真正吃上放心食品、绿色食品。
第三,“美丽城镇”工程。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潜力在于城镇化。只有充分城镇化才能保证中国有持续发展的经济基础。而中国必须走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将城镇化与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三化”并举,“三化”互动,努力建设节能城镇、环保城镇、生态城镇、田园城镇、美丽城镇。可在全国设立一批充分展示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与建设成就的“美丽中国·示范城镇”,使“美丽新城镇”成为“美丽中国”的具体体现和亮丽名片。
(调查人:蔡尚伟 李建华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美丽中国”研究所)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