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域生态文化的时代构想与积极实践
2013-04-09 08:18:57 来源:中国环境报 浏览次数:
实践消费转型,以环境友好型生产推动市域生态优良化。市域社会要正常存在,肯定要有正常循环的物资消费,主要分为生产性消费与生活性消费。消费结构的转型,就是在其结构上,增加社会性、精神性消费的比重,减少物耗的比重,减少自然的物取,促使市域社会生产向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
而市域消费的转型与单纯城市消费转型的不同处是,单纯城市消费把高耗生产转移到农村或其他地区,这实际上只是消耗的空间转移,并没有减少生产的物耗。而市域消费则是把中心城市及其附属农村进行整体的思量与把握,主要依靠科技的进步、生活消费理性化与城市服务业的提升来实现市域社会的低碳化与环境友好。
前瞻地创新地实践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作为正在崛起的新兴文化,是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体系,是人们根据生态关系的需要和可能,最优化地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所反映出来的思想、观念、意识的总和。它包括人类为解决面临的种种生态问题、环境问题,为更好地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与自然和谐相处,求得人类更好生存与发展所采取的种种手段以及保证这些手段顺利实施的战略、制度。
生态文化影响市域生活的方式与生态建设,市域文化更应在实践中,高远地、创造性地造就市域生态的良性发展。
市域生态文化在顺应发展大势中统筹地实践。市域包括对应的中心城市,还包括环中心城市的广大区间。就世界城市发展的大势来看,城市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也就是中心城市将向周边延伸与辐射。就一定的市域来说,将很难分清城市与农村的明确界限。就此,前瞻地看待城市的生态系统,城市的生态应是符合系统论的生态,当建设与维护城市生态时,就应系统地看待城外广大地区的山势、水形等自然的系统问题,当在规划城市发展前景时,就应统筹市域各产业、各区间的生态问题。
市域生态应在凸显山水中实践。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更是人类生命之源,市域的水源供给与水质好坏,将是市域生态维护与建设的前提。市域的生态建设首先要考虑水系的宜居。而山是人类活动的依托与载体,没有山的城市与市域将是平淡无奇的。因此,市域的生态构建与和谐,要审度山形地势,因地理的形势来构建和谐的生态多样性。
市域的未来远景将是城市与农村的对接。在这对接的过程中,会像美国一些市域那样展现一种田园中的城市、城市中的田园的生态风貌。
(作者:中共福建省泉州市委党校)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