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
山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十一五”期间,我省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缓解,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居全国前列,环境压力仍在加大,形势依然严峻。为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现作出如下决定: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污染减排和“绿色生态工程”建设为抓手,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质量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基本原则。
——科学转型,环境优先。坚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树立“绿色、低碳、洁净、循环、健康”发展理念,提高环境保护综合决策能力,推动绿色转型,提升发展质量。
——民生为本,城乡共建。坚持城乡统筹,推进城乡环境同治、环境设施同建、环境权益同享,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维护群众合法公平的环境权益。
——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突出分类指导、分区控制,集中力量解决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的突出环境问题,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多措并举,全程防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创新环境保护体制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实施污染源头控制,强化生产、流通、消费等全过程环境监管,切实保障环境安全。
(三)总体目标。
到2015年,“4+2”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和烟尘、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完成或者超额完成国家及省下达的约束性指标,“绿色生态工程”全部实现,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城乡环境均衡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公共服务体系、健全高效的环境监管体系、全防全控的污染防范体系、保障有力的环境政策支撑体系和全民参与的社会行动体系,初步实现生态文明、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城乡生态化目标。
二、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推动绿色转型发展
(四)推进战略和规划环评。
推进政策和规划等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全面开展区域流域、重点行业产业、工业园区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联动机制。按照主体功能区和生态功能区标准,设置生态功能区环境底线。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实行分类指导、差别化的经济政策。依据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规定,优化产业布局。禁止在环境敏感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污染项目,限期关停、搬迁现有污染企业。引导工业项目向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聚集,加强工业园区环境监管。到2015年,全省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基本达到“高端化、集约化、清洁化、循环化”生态园区建设标准。
(五)严格环境准入。
实施环境总量控制,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当满足环境总量指标的要求。对超过环境总量的区域及产能过剩行业,实行新增产能减量置换;制定环境准入标准,着力推进清洁生产,推动产业向环境友好型转化。到2015年,全省工业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争取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严格执行国家及我省产业政策,按照产业高端化、集约化要求,建立健全产业退出机制,淘汰污染严重、能源资源消耗量大的落后产能。继续完善和实施环境污染末位淘汰制度。
(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全面推动省、市、县、各类工业园区和企业不同层面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着力建设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循环经济技术、标准和政策体系。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将循环经济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原则作为产业发展的标准和准入门槛,全面推进传统产业向循环化发展,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编辑:dongjing
相关阅读
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部署,充分发挥环境标准体系对于陕西省经济产业的引导作用及其对于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6月4日上午,陕西省环保厅、省质监局联合召开陕西【详细】
探秘七里峪景区 发现珍稀树种长裂葛萝槭
稀有的长裂葛萝槭树种夹杂在霍山的密林中,她的妩媚、她的庐山面目随着深入了解,对她的疑惑也一点点地排除。这是一组经过2010年数月实地考察并查找资料后公开的图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