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绿色突围

2013-04-10 08:18:22    作者:焦玲玲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浏览次数:

  城镇化如火如荼,相关研究和实践也在加速。

  记者近日从相关渠道获悉,《全国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规划( 2011~2020年)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包括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在内的 10多个部委正在编制中,《规划》将涉及全国 20多个城市群、 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 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如果顺利的话,今年上半年就有可能出台《规划》。”

  一位熟悉《规划》的知情人士认为,《规划》应该体现新型城镇化理念,即集约、智能、低碳、绿色,解决农民工进城、市民化等问题。

  谈及新型城镇化未来发展与建设,曾参与大连獐子岛、江苏淮安生态新城等多个低碳生态城规划项目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生态设计工作室副主任王富平告诉记者,生态型城市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低碳生态城镇建设来讲,做好前期规划设计至关重要。

  前提:控制性与指引性结合

  与传统城市建设相比,低碳生态城市在建设与管理阶段会碰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在设计规划阶段就要考虑如何解决。因此,与传统城市规划相比,低碳生态城市规划除做到传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之外,还需要建立控制与引导性结合的低碳生态指标体系、专项图则和导则来与之配合。

  “比如,在传统控制规划中有绿地率的指标要求,对于这个指标后续建设部门都明白如何操作。但对于生态城规划中出现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这是一个新指标,后续建设部门不知道如何操作,这就需要在规划阶段考虑当地有哪些可再生能源可以利用,提示可以采用哪些技术,这些技术利用到何种程度能够达到上述指标效果,采用这些技术当地经济条件能否达到,如何进行考核等,这些在《规划》中都需要涉及。”王富平称。

  “另外,假如《规划》中提出可再生能源利用率达到 3%,基本上居住建筑都可以达到这一指标,但是要变成 5 %的时候,居住建筑很难达到,那么在这 3 % ~5%之间的执行弹性怎么操作呢?”王富平表示,“可能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给出一些政策来保障。这也可以看出低碳生态城规划强调的是控制性与指引性的结合”。

  “根据‘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城镇化未来发展必然讲求低碳与可持续,所以生态城的规划未来一定会成为普及性的规划。”王富平表示。

  关键:协同规划与建设驱动

  从复杂科学角度来讲,城市是一个自组织系统,它的生成衍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当地有什么样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经济技术等,这些基本元素决定了今后城市的发展方向。“现在之所以出现这么多‘鬼城’、‘卧城’,主要是领导意志没有顾及城市的自组织规律,将主观意志强加给城市发展,结果没有人口和产业的支撑,城市自然就无法运作。”王富平指出。

  如何认识城市决定如何规划城市。在最近的生态城规划中,王富平运用了基于协同学理论的生态城市协同规划与建设驱动模型(以下简称“协同规划模型”)。“协同学简单来讲就是几个子系统之间如何相互促进,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发展效率,从而解决生态城复杂性问题。”

  王富平介绍,根据协同规划模型,可以将生态城市发展看做是一层一层叠加起来的千层饼结构。位于最底层的是城市的资源环境条件,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前提条件;第二层次是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这是城市发展可持续的重点;第三层次主要是城市的建设活动,一般涉及产业经济、城市经济、交通、建筑、景观等八大系统,这是城市发展的建设主体;第四层次是城市的政府管理模式,具体来讲是政府如何出台政策机制引导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活动,从而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将对资源环境的干扰降至最小。这是城市发展的关键与驱动力。

  “该模型要求生态城市规划在充分了解城市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的基础上,以协同适应为目标优化城市的主要资源配置,以优化成果为基础规划城市协同建设策略,管理城市建设活动,并为政府决策提供自下而上的实施建议。”王富平总结。

  协同规划和建设要求模型各层级内部、各层级之间形成相互适应、共同发展的协同进化关系,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多方利益的共赢。

  抓手:构建规划指标体系

  在完成城市规划之后,如何实现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路径的有效衔接,保证规划成果的实施连续性,是生态城市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又一大问题。

  据王富平介绍,淮安生态城的规划策略是尝试建立以指标体系为抓手的建设及运营管理路径。(见左表)

  其中,“总体效益指标”体现了以低碳发展为主线的规划思路。“为什么在生态城建设中突出低碳理念,首先能源问题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另外,低碳问题的影响面比较广,抓住了低碳,就可以将其他问题带动起来;抓低碳,用单一的碳指标可以来衡量,操作性强。”王富平指出。

  而对于如何实现低碳,在关键资源模型配置方面,协同规划模型引入循环经济理念,探索以“循环”促“低碳”的资源配置协同优化模式,并着重建立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和物资利用(固体废弃物处置)环环相扣的“循环 -低碳”生态链,促进“低碳、低冲击、低排放”的技术协同目标的实现。循环经济理念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分项规划指标”来实现。

  另外,“扩展效益指标”以“城市环境健康宜居”为目标,兼顾生态城市建设的多方面要求,也可视为新城低碳发展的扩展效益。

  据了解,北京市最近制订了“现代商务服务”、“高新科技研发”和“新型制造产业”功能区的低碳生态详细规划指标系统,打算以功能区为突破口,将低碳生态目标落实到中微观层面的规划设计与实施。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乔新生: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新动向

  如果在制定城市发展规划特别是社会保障规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外来人口的需要,那么,城市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