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今年拟投10余亿元保护“中华水塔”
记者日前从2013年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实施会议上了解到,今年,青海拟投资10余亿元保护“中华水塔”。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地区,总面积39.5万平方公里,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被誉为“中华水塔”。作为中国首个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2005年中国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总投资达75亿元。
青海省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晓楠介绍,2013年是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收官之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在今年拟安排投资10余亿元,致力于封山育林、湿地保护、黑土滩综合治理、三江源地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培训等项目建设。
李晓南说,在过去8年时间里,青海省在国家支持下实施的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涉及20多项以保护和改善修复生态环境为目的的建设项目,其中通过人工努力改善和修复当地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是项目建设最主要的内容之一。
李晓南说,经过近十年的努力,黄河源区脆弱生态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跟踪监测数据显示,与十年前相比,黄河源头最大的一对“姐妹湖”——扎陵湖和鄂陵湖的面积分别增加了74平方公里和117平方公里,而且湖水面积仍呈增大趋势,著名的“千湖湿地”正在整体恢复。
与此同时,在长江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湖泊、沼泽、河流、雪山等湿地资源同样得到有效保护。统计表明,在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实施的8年间,中国政府规划保护的湿地面积达到160.12万亩。截至目前,已在三大江河的发源区完成湿地保护面积超过100万亩。
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不仅缓解了高寒草原退化,而且明显提高了区域内的水源涵养能力。2005年至2010年的6年间,黄河、长江、澜沧江的年平均径流量比2004年增加92亿多立方米,出境水量增加88亿多立方米,6年间共增加出境水量530亿立方米。同时,三江源区的主要湖泊净增加245平方公里。
李晓南说,三江源区湿地生态功能的逐步提高明显提升了一些草地严重退化区植被的覆盖率,整个工程实施区的草原荒漠面积净减95平方公里。另据监测,三江源区水域生态环境总体呈现出良好态势,水生生物资源得以比较完整地保存。同时,野生动物种群也明显增多,栖息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
三江源头地区地域广袤,河流纵横,雪山冰川及湖泊沼泽分布集中,独特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和寒冷的气候环境使这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蕴藏湿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方。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青海省生物多样性保持总体稳定
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当天,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院共同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详细】
休闲农业让青海农户挣了13亿元
近年来,青海省把发展休闲农牧业作为提升农业、致富农民、发展农村的重要举措,全省休闲农业发展异常红火。目前,青海省各类休闲农牧业经营主体达2535家,带动了3.2万人实现创业,2017年直接收入达到13亿元。【详细】
青海三江源国家公园:打造美丽中国生态之窗
“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形成“一园三区”格局,为我国全新体制的国家公园探路。建设运行一年来,体制机制创新效果明显。【详细】
青海:计划每年造林400万亩
十三五时期,每年要完成近400万亩植树造林任务,人均每年栽半亩多地的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