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李迪华谈天水景观概念(图)
李:今天整个中国城市绿化都进入了同一个误区。概括起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我们正在世界上土地资源最紧张的国家进行一场城市绿地率的比赛,中国城市和外国比、城市之间相互比、今天城市跟自己过去比。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土地价格越来越高,按照市场规律,城市绿地率一定是相对降低才是正常现象。二是在世界上水资源最紧张的国家进行人均绿地面积的比赛,这实际上是一场城市用水量比赛。用城市绿地率和人均绿地率高低衡量城市环境质量,忽视土地和水等战略性资源的可持续性,这绝对是一个错误。
城市追求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本身并不一定错误,错在没有对“度”的把握。到底多高的城市绿地率、多大的人均绿地面积才适合这个城市?如何来决定这些指标?各个城市应该非常认真仔细地研究它们,不应该是一刀切,不应该是模仿其他城市。
要说造成这些错误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是落后的习惯思维与落后的教育共同导致的,我们还没有很好地理解城市的基本含义,我们在用对乡村的意象定义城市,因而很容易就忽视了城市的高密度建设、土地的高附加值、资源的高消耗这些基本事实。
澳大利亚大学校园建筑连廊下一小片水池吸引了鸟与学生
在景观设计学专业领域同样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是否因为中国的景观专业的基础教育有所缺失?
李: 回答这个问题, 需要先搞清楚园(Garden)和景观(Landscape)的区别。园最早为庭院,逐渐演进为公共花园、公园,在今天已经具有了和景观相同的概念。英国BBC电视台制作了一个非常好的节目,名称叫“环球80个园”(Around the World in 80 Garde ns),这里园的概念较传统已经大大突破,包括了所有人类在自然基础上的再创作。
园的起源非常古老,它可以是生态的、自然的,但本质上仍然是人类有意无意追求与环境协调、方便使用的、在自然基础之上的再创作。传统园的设计,可以不需要科学技术知识支撑,它的出现源于人类生活需要,通过人类不断积累的生活与技术经验的融合来实现和完善,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断丰富,在世界各地形成了各种形式的园,成为今天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创作源泉。景观设计学诞生于19世纪末,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是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对人类面临的实际问题的理解基础上的解决方案。
景观设计学和造园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知识体系之上,景观设计师需要经过专门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从而掌握应用知识、研究实际问题与提出具有普遍共性的解决方案,即规划成果或者设计方案。一个好的景观设计师,需要掌握有足够丰富的知识,其中基本包括地貌学、地质学、土壤学、气象与气候学、水文学、植物与植被学、生态学、自然资源学、环境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哲学和伦理学等。就水问题而言,具备理解水资源、水过程、水环境和水经济的能力,才可能对水问题的复杂性做出独立判断,进而提出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编辑:l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