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浐灞生态区人居环境成全城典范

2013-05-08 10:31:23         来源:     浏览次数:

    短短八年间,浐灞生态区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毛不拔的荒芜之地变成寸土寸金的人居典范。八年时间,浐灞从浐灞两河的治理到世园会的开园,再到刚刚开放的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一步步地走向大水大绿的现代化生态城邦,土地价值急剧增长,品质大盘随之增多,物业形态日益丰富,人居环境已经成为全城的典范。

  2004年

  一座生态新城屹然挺立

  回忆2004年之前的城东,浐河和灞河都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垃圾堆积如山,沙坑随处可见,整个板块一片荒凉。此外,交通、医疗、学校等生活配套亦是极度缺乏,毫无疑问,住在这里,不可能有幸福感。

  2004年9月,西安市成立浐灞生态区,规划总面积129平方公里,其中集中治理区89平方公里,也被人们简称为“浐灞”。从成立以来,浐灞坚持“生态优先”、“生态导向”,一改之前景象,一座大水大绿的现代化生态新城正在崛起。

  随着规划的提出,浐灞逐渐有了变化,浐河、灞河两大桥拓宽重建,两岸的堤固路平,柳树绿荫成行。所谓生态优先,生态导向,使得水资源的治理和养护就尤为重要。2012年,西安市委、市政府讨论通过“八水润西安”规划,现在,站在广运桥上俯瞰清澈碧水,遥望长安塔,一时间很难想象这就是八年前的那个荒芜之地。想来此处,离政府规划的“2020年把西安建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水韵长安’的现代化生态型大都市”应该不远了。

  2011年

  世园会提升人居自豪感

  2011年,西安的世园会迎来了五湖四海的游客,也彻底改变了他们对西安的印象。这不仅仅是一座古城,也是一座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城。

  世园会把西安从一个城墙环绕的内陆城市,带入了大河穿境的水上城市。夏季的傍晚,徜徉于河边,从习习凉风中可呼吸到水的滋润,没有市区中的污染与喧嚣,有种人间天堂的自豪。

  浐灞的发展就是通过生态建设带动城市建设,通过城市建设支撑生态建设。浐灞的发展及世园会的举办确实给了西安人一个全新的感觉,也给了世界一个全新的西安。

  绝版的生态资源吸引了绿地、御锦城、龙湖、广厦等一批以绿色生态大盘为主打的项目。浐灞生态区建设的浓墨重彩,大气磅礴,是西安生态文化建设上累累硕果的显现,用生态文化包装城市形象,利用文化力量来支撑城市建设。

  2013年

  湿地公园再次提升生态价值

  2013年4月29日,浐灞国家湿地生态公园开园迎客,浐灞一时间成为西安市民谈论的话题焦点。浐灞国家湿地生态公园是陕西省首批入选国家级生态公园的项目之一,总规划面积8715亩,目前开放面积4700亩。园区的建设和开放,将大大提升浐灞地区的自然人居环境,开创西安城居的理想之所。

  浐灞的生态与宜居也吸引了众多房地产企业的纷纷抢占,林木掩映中的高档住宅区也成为浐灞区域的一张名片。如今,加上湿地公园的开园,使得浐灞区域的生态价值翻番,让楼盘都成为名符其实的水岸住宅,进一步改善了浐灞区域的人居环境。伴随着交通、教育、医疗、购物等生活配套的逐步完善,区域价值也正走向高位,成为西安楼市热点置业区域,具有一定的居住价值和投资价值。正因为这种种利好的因素,置业者们聚焦浐灞,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置业热潮。

  最美的人居,最高的理想便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相互相生,达到天人合一。浐灞已然将通过一条条河流的净化、一座座森林的重生、一片片湿地的恢复,为城市居民再造理想宜居之域。

 

编辑:zhu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如何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西安给出这样的方案

  在全市范围内,力争用3年时间,充分发掘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配套,缓解停车难等突出矛盾,增加城市容量、改善城市环境,初步形成平战结合、相互连接的城市地下空间体系。【详细】

成都二环桥下不再只有草坪 拟增灌木、花卉

二环路绿化景观主题为“五彩缀景、浓绿环城”,以绿色为主基调,提炼东南西北各段区域特色和文化,分别点缀凸显红色、紫红色、金色和绿色。【详细】

唐凯:规划建设美好人居环境

  2017年9月2日上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住建部原总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发表题为《规划建设美好人居环境》的主题演讲。他提出,要贯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建设美好人居环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