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绿皮”城市绝不是生态文明
2013-05-16 09:59:00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然而“绿皮”毕竟不是真正的绿色。著名城市学家芒福德曾提到过大都市的一种症状“特大城市象皮病”。所谓“象皮病”在医学上是指因为一种寄生虫侵入人体而形成的疾病,症状是肢体逐渐变得越来越肥大,直至溃疡、硬化。他认为过度发展的大都市很像患了象皮病:因为寄生性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庞大,同时城市的各种功能逐渐退化;一个宏伟的大都市变成了臃肿不堪而日益腐败的巨大怪物。我们可以从当代大都市的各种城市问题中看出这种病症:拥堵、雾霾、卫生恶化等。但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一个看上去很美的“绿皮”城市同样可能患了病:种种华而不实的所谓绿化和美化工程遮盖了都市表面的臃肿和溃疡,但实际上可能造成了更大范围和更复杂的生态危害。这可以说是“特大城市象皮病”的一种变种——“绿皮病”。
走出“刷绿”的伪生态建设
中国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进行的大都市建设,可以说是迟到的“福特式”(索亚《后大都市》语)城市发展补课。这种补课的结果是在追补滞后的增长速度过程中积累了新的生态债务。现在已经到了必须偿还债务的时候了。显然,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如何保护环境的科学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文化问题。人类文明发展的观念必须超越“福特式”的城市文明发展模式,把单纯的物质财富和规模增长目标转向对自然与社会、传统与未来、群体与空间等多种关系和谐共生发展的关注,寻求整个文化生态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换句话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是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建设。
文化生态建设不同于单纯为城市“刷绿”的伪生态文明建设,而是文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向后增长型文明转型。对于都市发展来说,核心指标不但不再是GDP,而且也不应该是造湖铺绿之类的绿皮形象建设,而是整个文化生态的重构:城市建设对规模、豪华和高密度功能集聚的追求需要降温,新的城镇化不能变成新一轮大都市化浪潮;城市对资源的抽吸作用应当弱化和分散化,不能在城市的资源配置和生活质量方面继续强化金字塔型梯度差异;都市中不同文化群体、不同空间的关系需要重新认识和合理建设,使每个人都能够有尊严地生活;都市生活方式要从舒适、方便和享受转向积极、健康和自然……总之,文化生态的重构意味着城市发展观的重构。有了这种重构的意识,城市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尺度,才能从“绿皮病”中摆脱出来,走向真正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