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盐”植物改良新疆千亩盐渍荒地

2013-05-19 15:54:00    作者:康彦     来源:亚心网     浏览次数:

    5月17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获悉,该所主持的盐生植物研究项目目前已改良新疆上千亩盐渍荒地。

  新疆生地所博士尹传华说,在克拉玛依盐碱地,经过盐地碱蓬、盐角草和野榆钱菠菜等盐生植物的改良,已发展出较成熟的盐土农业种植生产模式,并在南疆塔什库尔干的移民区推广使用。也就是说,前两年在盐碱地中种上盐生植物,利用这些生物积盐,使土地脱盐;第三年种植耐盐豆科绿肥植物如草木樨,进行生物固氮以快速培肥,第四年基本开始种植农作物。通过实验,出产的农作物产量与普通田地并无差别。

  除了有助农业发展外,盐生植物在油田等重油重金属土壤上也能施展拳脚。“我们在克拉玛依改良过最严重的盐渍化土壤,含盐量在50克/公斤左右,经植物改良后含盐量降低到10克/公斤以下。”新疆生地所博士王雷说,分布于沙漠和盐碱地荒漠区的油田,排放的矿化度废水会造成土壤高盐废水的原油污染。该研究利用盐生植物进行油田区土壤污染的植物修复与生态建设,使十几年寸草不生的土壤重新铺上绿色。

  “新疆的盐生植物品种相当丰富,在主要几种研究对象中,盐地碱蓬每亩产量在1546公斤,可带走土壤盐量431公斤。”新疆生地所书记、副所长田长彦说,这些植物的耐盐特征使它们适应高盐碱环境、咸水灌溉,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使盐渍土壤达到耕种水准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往改良盐渍土的方式主要有干排盐和灌排洗盐,通过大水漫灌来‘清洗’土壤的含盐量,但投入大,而且在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很难持续。”田长彦说,目前种植的盐生植物在克拉玛依、玛纳斯、塔什库尔干移民区等地共计改良上千亩盐渍化土壤。在“吃盐”改变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的同时,研究还发现多种盐生植物的医药、绿化、饲用、食品加工、纤维和化工用途等经济价值,正在开发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编辑:zhu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新疆玛纳斯湿地国家公园迎来数万候鸟越冬

  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候鸟开启了越冬旅程。作为候鸟迁徙重要驿站,新疆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日前就引来了数万只赤麻鸭、绿头鸭、天鹅、白鹈鹕等国家级保护鸟类在此栖息越冬。【详细】

新疆额尔齐斯河现雾凇景观宛如仙境

  2017年11月27日,受冷空气的影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出现大雾天气,由于气温的变化,该市境内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出现唯美雾凇景观,晶莹的霜花、冰凝附着在树枝上,从高空俯瞰整个河谷银装素裹,洁白一片,宛如仙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