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记忆+创新=社会变革
编者按:
与中国迅猛的城市发展速度同步,近年来中国博物馆建筑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在各地被建造,其中自然不乏优秀之作,但也不能排除有盲目跟风建设之嫌。据统计,2010年中国博物馆总数为3020座;2011年总数为3415座,平均每天新增一座博物馆;2012年,中国博物馆的总数更是达到3589座。5月18日,又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作为承载城市记忆、体现城市创造力的博物馆建筑,在传统与现代设计理念的融合中、在地域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磨合之中,见证和推动着社会的变革。本报盘点了部分世界经典的博物馆建筑,与读者一起体会博物馆建筑之美。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探寻:走进百年国博
5月18日,是第37个国际博物馆日,而中国国家博物馆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光辉历程。
百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从暂处国子监的狭隘屋舍,到迁居故宫端门、午门的巍峻殿宇,再到如今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恢弘新馆,其建筑也从诞生时的“筚路蓝缕”到如今的大气磅礴。
作为纪念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诞辰活动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建筑设计展》正在展出,那么就跟随记者,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感受新旧建筑的有机结合带来的新变化。
扩建后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2月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
2007年3月17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正式动工。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2009年底基本建成,2010年上半年投入使用。新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考古、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改建后,博物馆的西、南、北三面整体保留,进行加固改造和维修。新馆部分镶嵌在老馆中间并向东扩建。建筑风格与老馆保持一致,建筑体量比老馆略高。改扩建工程完成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主要由文物保管区、展陈区、社教区、学术研究区、公共活动区、休闲服务区、行政业务办公区等部分组成,各项设施进一步完善、配套和现代化。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建筑设计有时候要听听房子自己的意见
近日,设计权力榜在北京颁奖,诸多获奖项目中既有日本设计师改造的北京大杂院,也有中国学者策展的城市设计档案展览。细细了解这两个项目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设计师、策展人关于城市与设计的思考,正切合了本届设计权力【详细】
深圳发布建筑设计新规 释放建筑创作空间
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水平,推进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1月11日,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发布了《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修订稿)》(以下简称《规则(修订稿)》)。据悉,《规则(修订稿)》放宽了对公共空间、建筑形体等的管控,以进一步提升【详细】
古希腊建筑设计的七大奇迹
古希腊的七大奇迹是:帕台农神庙、耶皮戴奥斯剧场、奥林匹亚宙斯神庙、特尔斐、罗德斯巨人像、桑托林岛、克诺索斯宫。【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