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退耕还林需要开启怎样的未来
自2010年以来,多省(区、市)发出呼吁,渴望政策延续。陕西省延安市提出,自掏腰包30亿元,启动新一轮退耕工作。延安的底气从何而来?
5月9日-12日,中国工程院8位院士驱车数百公里,实地调研宝塔区、志丹县、吴起县多处退耕地造林地块,找寻答案。
退耕还林由延安起步走向全国。14年来,全国有1.39亿亩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地的历史被改写,有1.24亿农村人口加速解决温饱问题。此间,争论也此起彼伏。退耕是否会影响粮食安全,还林还的是生态林还是经济林,是否要加大草场种植比例?这些问题一度左右政策的制定。
经过调查,方有发言权。在宝塔山下,8位院士呼吁:巩固退耕成果,增加新的退耕任务,以新一轮的退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
退耕是否影响粮食安全?
饿肚子的滋味不好受。在把耕地视作农民命根的中国,“退耕”二字稍显敏感。
在1.39亿亩原有陡坡耕地和严重沙化地已经成林的基础上,新一轮退耕还林的启动,是否会触及18亿亩耕地红线,影响粮食安全?
这种担忧,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经过科学的数据论证,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25度以上的坡耕地,原本就不在18亿亩耕地里面,应该退。”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沈国舫说。
他认为,退耕退了很多地,但并不影响粮食的产量。我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今年产量又直奔1.2万亿斤关口,肉蛋奶的产量也有所增加,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完全具备历史条件,退耕不会让人吃不饱饭。
李佩成院士对延安“治沟造地”等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巩固退耕成果、封山育林,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以退耕保整地、以整地保退耕。
尹伟伦院士说,无论是18亿亩还是更多,提高土壤质量、土地单产才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他表示,粮食安全的确需要有一定的耕地数量作为保证,但这远不是全部,“要更加注重提高土地质量”。
戴景瑞院士也认为,科学处理耕地和退耕还林的关系,很有必要,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要科学说明粮食生产状况,解除社会疑虑和担忧。
编辑:山水百合
相关阅读
靖江中山杉破解消落带生态治理难题
滚滚江水中,载着央视记者的轮船驶向重庆三峡库区的消落带。远远望去,在江边宽阔的消落带上,很多工人正在种树。这是中央电视台大型直播节目《直播长江》中的一幕。长达6分钟的报道主角,是来自江苏省靖江市国家中山杉【详细】
四川退耕还林18年 山绿了农户腰包鼓了
持续高温让树上的核桃果皮加速变黄,还有几天,这些果子就将变成现钱。想到这些,巴中市通江县诺水镇诺水村村民彭从兴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以目前的长势来看,每亩核桃产值将超过5000元。【详细】
山西启动2018年退耕还林任务
近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提前启动2018年退耕还林工程的通知,初步确定提前启动实施2018年退耕还林任务120万亩。【详细】
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日渐成型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年,经历了部分生态遭到破坏到治理、修复、保护的曲折道路,如今,这一中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日渐成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