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创建需发挥创造性智慧
2013-06-05 08:16:35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在提升组织能力中创建“智慧城市”
高度信息化增进了人们在地方上关系的多样性。在快速城镇化的状态下,复合血缘、地缘的空间结果比比皆是:城市化或半城市化人口中的社会底层 如农民工 以同乡为纽带,半封闭地聚集在特定而多样的城市空间载体中,体现为同乡同业聚集社区 如城中村 ;而其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中上层人群则以业缘为纽带,选择大城市作为落脚点,体现为一线城市对各类人才的强烈吸引。但是从地方认同角度考察,这部分高端人群或多或少存在对城市问题的忧虑以及对城市环境的不满。更为重要的是,因地缘而生的本地化生活方式的不完全融入,使大城市难以成为被普遍认可的“家园城市”。
信息化提供了建立社会认同的技术支持,而社会认同的核心应当是在呈现空间结构的各个层级建构相应层级社会的自组织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社区培育和乡村社区进化,均可能通过信息化建设而得到强化。可以预见的是,将来大中城市仍将继续吸引着对其城市发展有贡献的“人”,他们能否具有或如何培育自豪感和认同感,如何实现其所携入的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的真正融合,是当前各地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建设“家园城市”和“智慧城市”应当思考的核心问题。为此,通过信息化战略的推进,积极培育和大力促进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充分提升社会自组织能力,实现社会活动体系和经济活动体系的平衡,是“智慧城市”研究者们应积极面对的一个紧迫课题。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政府而言,尤其应当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战略性地动态平衡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高度关注信息技术进步带来贫富、城乡等两极分化的潜在危机。着眼制度、社会、民生的智慧化建设,通过智慧的顶层设计,使国民公平地受惠于智慧的技术,全面释放社会力、平衡经济力,以新型城市化引领城乡均衡发展。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