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区景观的生态规划设计

2013-06-05 08:35:09         来源:中华建筑报     浏览次数:

  居住建筑在城市建筑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当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每年新增住宅约占城市房屋增量的70%以上,住宅投资约占城市建设投资的30%以上。随着住宅市场和购房者的日益成熟,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许多开发商不仅对建筑本身下工夫,还把优美宜人的景观作为卖点以带动楼盘销售。在这样的市场刺激下,居住区景观建设方兴未艾。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和人类活动影响的科学。在生态学上,景观被认为是具有结构和功能整体性的生态学单位,由相互作用的拼块或生态系统组成,有相似形式重复出现的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基于景观生态学的景观生态规划强调景观空间格局对过程的控制和影响,并试图通过格局的改变来维持景观功能流的健康和安全。

  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包括绿地景观建设和景观廊道建设,对二者的规划不仅有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完善城市的生态功能,增加城市景观多样性,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消除道路廊道所带来的种种环境影响,将城市内部的自然、半自然或人工植被版块连接起来,有利于各版块中物种进行迁移。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中,能从景观生态的角度弥补现有设计体系的不足。

  将居住区纳入城市整体景观生态规划

  城市居住区分散在城市的各个区域,有利于形成较为均质的城市景观网络结构。在城市整体景观生态规划中,将居住区景观形成的版块通过道路、河流、绿地等廊道连通, 形成紧密相连的绿色景观网络。

  城市居住区是由人工干扰版块形成的镶嵌体。根据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版块的大小、形状、密度以及分布构型都是影响基本生态过程的空间格局参数。在一定区域内,最佳景观是一个带有细粒区域的粗粒景观。因此,居住区景观规划中宜合理设置建筑、绿地的位置、形状、尺度、数量等,形成不同粒径的版块,控制尺度,以避免景观多样性随尺度的增大而减小。具体规划措施上,可以在居住区与城市道路之间设置较大的城市公共绿地作为景观核心(绿心),在居住区内各小区之间设置区域公共绿地作为次中心,在小区内各住宅组团之间设置社区公共绿地作为补充。不同等级的绿地与道路绿地廊道、水流廊道等相连,共同组成居住区绿地系统,从而增强景观的异质性。

  居住区景观各构成要素也要进行整体性规划设计

  城市居住区景观具有生态功能、空间功能、美学功能和服务功能,其形态构成要素包括建筑、地面、植物、水体、小品等。景观生态建设强调结构对功能的影响,重视景观的生态整体性和空间异质性。因此,要充分发挥景观的各项功能,各构成要素必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设计。

  改变建筑边缘,增强与绿地的融合

  景观的边缘对生态流有重要影响,景观元素的边缘部分可起到半透膜的作用,对通过它的生态流进行过滤。居住区景观的边缘由建筑和绿地组成,由于建筑的边缘具有实体性,对生态流起到阻隔作用,因此,通过改变建筑边缘形式可以增加建筑与绿地的边缘区,增强建筑与绿地的融合。

  建筑应避免屏风式布局,凹凸多变的住宅平面同周边场地间产生大量的边缘区,增加边缘长度,加强建筑与场地的融合。同时,住宅的设计通过底层局部架空,各单体以廊联系,利用阳台、屋顶花园造型等手法,不但可以改变建筑外观沉闷、千篇一律的弊病,还能够有效地建立建筑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使绿地渗透进建筑,变平面联系为立体联系,使绿地版块与道路绿色廊道连通起来,并改善居住区的自然通风条件。

  多层次植物配置,提高生态效益

  植物是居住区景观中最能发挥生态作用的构成元素。居住区植物配置应结合区域自然条件,模拟自然界的植物群落,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乔、灌、草三层复合结构,以本土物种为主,适当配置外来物种,增加生物多样性,对植物四季的形、色、花、果进行搭配,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植物群落结构和丰富的景观层次,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

  借鉴传统造园思想,搭建水域生态系统

  由于水体具有亲水功能,能够丰富空间构图,增强视觉景观效果,因此,居住区中的水景设置成为普遍现象。然而,人工水体在景观中多侧重于构图和视觉效果,极少考虑其生态作用,也没有将其纳入到城市景观体系中去,这就造成水景后期使用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水体污染情况。

  水景的设置应结合城市水系,如临湖、临河居住区可与河湖管理部门协调,引入自然水源,进行人工湿地景观设计,进行生物过滤后再将水送入自然水系。这样既能营造居住区内的水景生态环境,又不会过多占用自然水源,还能利用河流廊道将居住区景观版块与城市景观系统相连通。由于引入活水,也避免了水景后期水质恶化的弊病。

  没有自然水源可利用的居住区水景设置,在水源上应利用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建设生态驳岸和生态水底;避免几何式构形和硬质水底,水体周边与绿地结合, 尽量减少硬质铺地,以增加雨水的渗透,对水体形成一定的水源补充;建立循环水系统,避免死水景观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利用水生植物和动物加大水体的自净能力。在这方面,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思想值得借鉴,传统园林中的水景模拟自然的生态环境,与植物、建筑有机结合,形成水域生态系统,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良好的生态效应。

  减少硬质化道路,改善区域小气候

  居住区景观中的道路与铺地属于硬质版块,当其面积过大时不利于绿地版块发挥生态效应。因此,应尽量减少道路与铺地的硬质化,步行道和停车区的铺地可采用透水性的铺装方式,边缘栽种乔木遮荫,减少水分蒸发,同时减少硬质地面产生的热反射,以改善居住区内的小气候。

  此外,构筑物与小品在居住区景观中具有实用功能,对建筑和植物起到很好的点缀作用。经过精心设置,能够在居住区内形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景观。
 

编辑:dong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住建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正式实施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公告  【详细】

园林水系池岸景观设计

  近来,环境景观越来越注重水体,无水不灵;有的房地产公司还提出户户开门临水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上,水面边岸则是易被忽视且不易设计、施工好的项目。其所占投资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讨。【详细】

成功的景观设计轻松拯救空间颜值

  近年来,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在不断的提升,对于自然的向往也越来越强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