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建设档案首度集中公开

2013-06-14 08:22:00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

  城市中枢脊梁——南北中轴线延长3倍多、一批现代化建筑在荒野拔地而起……昨天是“国际档案日”和市“档案馆日”,市城建档案馆对外开放,珍藏数十年的老模型、老照片、奥运会场馆等重大工程建设资料第一次集中展示。

  75㎡模型展示微缩“老北京”

  “这里的每间房屋、每条街道、每座古建都是根据1949年测绘档案记载制作的,模型也是一座珍贵的实物档案”。在档案馆7楼的展厅中,讲解员正在为几名大学生讲解这个珍贵的模型沙盘。

  沙盘上,1949年的老北京内城以及周边地区被完整复原,复原内容不仅包括旧城内的11.8万间房屋、按照当年状态“种植”的6万余株树木,还有外城的成片建筑。

  这座沙盘模型占地面积大约75平方米、由94个模块组成,按照原貌1:1000比例制作的“1949年北京城现状模型”。模型上可以看到广渠门、东便门还保存有完整的城楼和瓮城,其他的城门多因为建设铁路、战争年代时往城中运送坦克等原因变得残损不全。

  “新中国成立之后,当时就要求规划部门制作一个完整的城墙模型。也幸亏当初做成了这个模型,才能看到当年老北京的立体完整布局。”市城建档案馆负责人轻轻摩挲着模型的边缘说。

  由于模型已经做了几十年,上面落了一层尘土。相关负责人说,在这次开放以后,整个模型将进行封闭修复,修复后将恢复原本的颜色重新对外展出。

  十大建筑档案“晒”图片

  “祖孙三代?有趣的名字。”一楼的照片墙,引发了一位老地图收藏者的兴趣。

  “这些照片是北京饭店于上世纪10年代、60年代、1974年饭店东楼、1988年贵宾楼、2006年北京饭店二期的5次改扩建工程照片,一座建筑几代同堂。”引导员解释道。

  就在北京饭店照片的旁边,展示出一组人民大会堂的老照片。这组只部分展出的照片,原本存于新中国成立后,本市最早的一套工程档案。上个世纪60年代,市政府在建设十大建筑的同时,按照国务院要求,编制了人民大会堂竣工档案。随后,十大建筑的工程档案陆续进行了保存。

  这些建筑档案的最初保存雏形,一直影响到如今。奥运会工程的规划审批、工程竣工、工程声像档案,也都完整保存下来。近年来“绿色通道项目”以及园博馆、中央电视台新址等国家、市级重点工程,地铁5号线、10号线、4号线工程,国家大剧院工程、首都机场3号航站楼工程等档案也已经全部制作成缩微品并进馆保存。

  胶片电子档案同样可查

  档案馆一楼的两台显微镜,将一张张胶片放大,显示出2009年一项重大工程的工程建设局部施工图纸。

  从1949年以后,更多建设历史被用照片、电子、视频等方式记载。到城建档案馆查询资料的人,也可以在显微镜前当一次“学究”,通过胶片找到当初的纸质资料。

  这座档案馆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自90年代初投入使用。但由于近年来城市发展速度远超过去几十年,到2010年底,市城建馆馆藏逾80万卷,含有工程竣工档案近57万卷,大量的纸质材料不得不临时“搬家”,被寄存在其他存放处。

  2010年至2012年间,市规划委共受理依申请公开信息的97%以上为规划管理档案。为了方便查阅,档案馆开始存储胶片和电子档案资料。“目前,我们已完成历史形成的所有12万卷规划审批档案文件级216万条的著录和纸质原件数字化扫描工作,信息公开档案数字化也在进行中。”市城建档案馆负责人说,将纸质档案翻拍、扫描后存成胶片档案和电子档案,市民来查询时虽然无法现场找到纸质资料,但同样可以通过胶片、电子版档案查到所需要的内容。

编辑:dong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城市公共交通概述

  一、 城市公共交通的定义、方针和性质【详细】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要重视三方面问题

  清清河水、古朴城墙、历史老镇【详细】

城市设计让城市更美好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将上海等37个城市列为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的通知》,我省厦门市名列其中。【详细】

郑晓笛: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

  2017年9月2日下午,在河北衡水举行的湿地园林与生态城市建设研讨会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特别研究员郑晓笛发表题为《可持续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棕地再生的五个层级》的主题演讲,从全球、区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