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城一面”:城市精神之殇
一段时间以来,城市精神的构建似乎成了一个热点议题,如北京推出的城市精神是“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成都是“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广州是“务实、求真、宽容、开放、创新”……历数全国27个省市的城市精神标语,“创新”出现11次,“开放”出现10次,“和谐”出现9次,“诚信”出现7次,“包容”和“爱国”分别出现5次和3次。另外,在字数上,4成以上选用8字标语。
城市精神,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思想灵魂和市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多个词语的重复出现,无疑折射出了城市精神的同质化和标语化倾向,以及城市文化精神的匮乏。同质化的城市精神,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当下经济社会大环境发展的需要,但是在本质上已经背离了城市精神的灵魂和内涵,消磨了城市间的文化差异,显示不了城市本来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民的精神追求。
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是非常大的,每个地方的城市建筑,也应该能够体现出当地特有的文化底蕴。但遗憾的是,我们在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已经看不到建筑的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差异化。城市的原有风貌在逐渐消退,“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
如果说,城市风貌的雷同是城市建设中的一大败笔,那么,城市精神的“千城一面”则反映了现今我国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严重缺失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匮乏。
《城市的精神》一书中写道,“牛津的学术精神之风,从古至今延绵不绝,渗透在拥有几百年悠久历史的美丽建筑上,洋溢在牛津街角闲逸的咖啡中,弥漫在图书馆角落里安静的一本本古籍上;柏林一直在进行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的迷人工程,在自由和民主的过程中成为宽容的中心。”是的,城市精神需要传承历史。然而,在我国当前的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有的地方呈现一派大拆大建的景象,不少历史文物、文化遗存、名人故居等在开发或保护性开发的名义下轰然消失;大片大片“钢筋水泥森林”接踵而起,挤占了城市的历史空间、文化空间、精神空间,使人们的审美视阈越来越狭小,精神天地越来越逼仄。
诚然,社会的发展推动着城市的更新,但城市究竟该以怎样的面目示人?究竟如何走、怎样拆,才能呵护好不可逆的城市文脉?都是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所说,“当前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文化遗产和城市文化特色保护处于最紧迫、最关键的历史阶段。不推进城市建设是不现实的,变改造旧城为保护、激活旧城却是现实的。这不仅需要地方政府真正承担起改善民生、保护并促进文化传承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唤起全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强化公众参与,让民众真正成为文化遗产的主人。”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
地方品质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至关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详细】
广州: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永庆坊沿街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亲切交谈,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了广州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汇报。他指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