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规划 要先"治病"再"竞赛"
2013-06-27 08:42:41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
3 六大策略解决城市空间战略“后遗症”
我们未来十年到二十年要采取的战略方针是逐步将中心城区的人口迁移、就业迁移,使居住和就业在外围平衡来减少中心城区压力。
记者:针对存在的问题,广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要完成从扩容到提质的转型,将通过那些发展策略来完成?
吕传廷:“123”规划汲取国际先进城市经验,整合优化全市域的空间资源,实现城市各功能板块从“万马奔腾”到“集团作战”的转变。都会区、新城区、副中心以人口集聚和产业分工将形成各自的功能特色,打破各自为政的困局和行政区划的局限。
我们将采取六大策略来对症下药,解决此前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遗留下来的问题。这次战略最能体现发展转型的关键点是提出实现城市空间上的错位互补、组团分工,破解“重中心、轻外围”的现实困境。未来的规划中,在全市一盘棋的基础上,广州市的经济产业、城市建设、社会文化等各种功能将分解到各个行政区划,最后形成合力。另外,国家中心城市有很多功能,到底要由哪些区承担,也将通过组团分工、功能互补来实现。
以人为本、优化配套民生设施布局也是重要的发展策略。我们将以此来反思过去“重物不重人”的问题,把民生设施向外围转移,着重把中心城区的优质资源、生活服务资源向两个新城区和两个副中心城区转移,争取在三到五年内建好这些民生设施。
记者: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交通问题似乎无法避免。交通堵塞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广州城市“提质”的重要因素,广州未来的规划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吕传廷:在全市的交通上实现网络互联,疏解中心城区的交通正是我们的第三个策略。交通问题是世界城市难题,我们未来十年到二十年要采取的战略方针是逐步将中心城区的人口迁移、就业迁移,使居住和就业在外围平衡来减少中心城区压力。
在疏的同时,我们还要建立500多公里长的轨道交通网络。未来广州还有大量轨道交通要发展,除了中心城区外,轨道交通要扩展到两个副中心城区,使两地能在半个小时内到达,大大提高了中心城区的效率。两个副中心城区之间也会建立轨道交通互联互通。
我们的第四策略是划定广州的基本生态控制线,构建生态的网络毛细血管,把广州山和水的生态资源充分利用渗透到城市机体的每个细胞。未来广州将扩展1600公里的生态廊道,把绿化廊道渗透到各个小区甚至是各个工厂,建立绿色的无污染的步行慢行系统,打造自然休闲生态廊道。
第五是要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以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为主线,以三个副中心为主要载体,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最后一点是要注重城市的岭南特色和山水格局,彰显“花城、绿城、水城”特色,建设兼具岭南特色与国际风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世界文化名城。
记者:这些战略很宏大,在近几年广州将采取什么样的实际措施来达成这些战略呢?
吕传廷:这些想法不仅仅是停留在战略层面,也正在付诸实施。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在“123”战略布局基础上,突出重点,集中优势兵力建设 “2+3+9”战略平台,即两个新城区(南沙滨海新城、东部山水新城)、三个副中心(花都副中心、增城副中心、从化副中心)、九个发展平台(广州国际金融城、海珠生态城、天河智慧城、广州国际健康产业城、广州空港经济区、广州南站商务区、广州国际创新城、花地生态城、黄埔临港商务区),以重点平台建设拉动都会区和外围城区的整体联动发展。“2+3+9”将成为广州城市规划的重要节点和实施落脚点。
编辑:dong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