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村落保护困境:大规模拆迁斩断农村社会文脉
“最美古村落”的生死纠葛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村的根脉,这种摧枯拉朽式的拆除是在斩断农村社会的文脉”
时隔两年,葛村又一次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
这个位于江苏镇江新区丁岗镇、人口仅500多户的小村落,其命运却令众人一再关注,只因其悠久历史,一度被认为是“江苏为数不多的古村落”、“镇江最美古村落”。
6月20日,记者走进镇江新区葛村的路上,大红的拆迁横幅高高挂起,其中一条写着:“政府修桥铺路拆旧房,百姓张灯结彩迁新居”。而在不到2年前,葛村就差一点被拆迁,当时的口号是“奋战100天,拆掉葛村过春节”。
一边是现代化楼房的便捷生活,一边是“有天有地”的老宅时光。在“保”与“拆”之间纠结的,远不止是葛村的村民。
拆迁工作重新启动
葛村的第一大姓不是“葛”而是“解”。村里的标志性建筑“解氏宗祠”始建于明代景泰年间,占地面积2350平方米,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距今已有550多年,是镇江市级文保单位。宗祠中精美的木雕、彩画、石雕随处可见。一面挂在正厅的匾额,落款是“崇祯八年”。
如今的葛村是镇江新区的“南大门”,周围马路宽阔,站在村里,可以看到四周的高楼,也凸显了葛村的古韵。本刊记者走访这个村落,发现这些住宅仅从外观来看显得破旧,但走入穿堂式的高墙深院,内部一般有三、四、五进,最多的有七进。在一些古民居的庭院里,以“麟麟送子”、“福禄寿三星”及“灵芝如意”为主题的砖石雕刻比比皆是。
“江苏多古镇,少古村落。”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汪永平对本刊记者说,“我第一次来到葛村就对解氏宗祠印象深刻,在江南再也找不出保存这么完好、体量这么庞大的宗祠。后来调查发现,葛村还有十多幢共40多处近400间的明清古民宅,加上民国建筑共有67处之多。”
对于2011年的那一次“百日拆迁”,许多媒体予以关注。某杂志在报道中写道:“记者发现在园区设计图上,葛村被划成一个个规整的条块,西部用于工业和孵化中心,中部和东部将建设标准厂房、居住区、公园等,几十处古建筑在设计图上根本杳无踪迹。”
“百日拆迁”最终未能实施,但葛村的命运一直悬而未决。今年6月初,拆迁工作又重新启动。对此,丁岗镇党委书记徐仁兰予以证实,并称早在2011年,镇里就已经丈量了葛村509户的面积,今年又丈量了剩下的二三十户,规划方案已经多次征求文保人士、党员骨干、村民代表和知名人士的意见。“葛村不是又要拆了,而是其拆迁早已进入了准备期。应该说已经准备了两年了。”
“葛村文物保护委员会”
当拆迁横幅再度拉起时,媒体记者和文保人士蜂拥而至。赶到葛村采访报道的记者,最多一个批次将近20人。
村民们自发成立了文物保护委员会,由70岁的解五生担任会长。他告诉本刊记者,之所以要成立这个委员会,就是为了用自己的力量保护自己的家园。这个委员会的成员大多在60岁以上,都是跟村子有很深感情的老村民。多位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情感上不想离开老房子。从生活上也不愿意迁入楼房,现在的老宅有院子有天井,生活更便利。”
记者在葛村采访时看到,这个民间的文物保护委员会做了很多工作。他们在老宅上、古天竺和古腊梅旁都标注了名称和说明,挂上了“葛村文物保护委员会”的标志。他们还整理古村的历史,集资修缮宗祠。谢韵寿家花了五六万元,采用古建筑传统工艺,用木料、青砖修缮三开间的祖居,因为这是他家十九世祖解为干的“袖山楼”原址。
2011年7月和11月,村民们还联名写信给丁岗镇、镇江新区、镇江市和江苏省相关部门,称“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文化,留住古老葛村就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就是留住了文化的根和魂”,签名人数分别达到64人和186人。
2011年秋天,汪永平带领160名学生到镇江新区对古民居进行测绘,共记录了222处传统建筑的资料,其中,葛村有67处。2012年,汪永平得知葛村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只被列入10处文物点时,“感到非常吃惊”。今年5月,村民们因拆迁再次向汪永平求助,他坐不住了。“新农村建设并不是盖高楼、住新房那么简单。”汪永平说,“传统村落是中国农村的根脉,这种摧枯拉朽式的拆除是在斩断农村社会的文脉。在江苏,葛村这样的古村已是凤毛麟角,我们的现代化太应该留下这样一部记载乡土中国的厚重书本!”
编辑:dongjing
相关阅读
济南章丘这个古村落里竟藏着颗千年古树
在章丘区的南部山区山谷中,竟然藏着一处可能数百年的古村落——没口村!【详细】
最后一批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工作启动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近日下发《关于做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推荐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是最后一次全国性调查,力争将所有有重要保护价值的村落全部纳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详细】
中国百个百年古村落有望获活态保护运营
中国古村落活态保护大会将于5月12日至14日在河南林州市召开。大会主办方计划用1-2年在全国甄选100个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古村落或微型小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