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旧城改造别切断文化肌理
近来,广州历史建筑金陵台、妙高台遭强拆引发社会关注,人们惋惜之余,也将目光投向了自己身边的老城。老城的历史文化价值不可估量,但城市要发展,旧城改造不可避免。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发扬旧城的价值?在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教授邓其生看来,旧城改造最需注意“新陈代谢”和“点面兼顾”。
“新陈代谢”是用人体的运行方式来比拟旧城改造,认为旧城改造应按照生活的需要逐步完善、改善,反对大拆大建。当前,破旧城、建新城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很常见,“旧貌换新颜”的同时,却丢失了古旧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对古遗址、古建筑、历史环境与城市肌理造成了永久性的破坏。
世界上保留较好的历史名城,如巴黎、伦敦、罗马、威尼斯等,新城大都建在旧城之外,古城则定位于博物馆、旅游城、购物城,通过立法严格保护,对历史建筑和街区只做非常有限的改造以适应现代生活,从而保留了旧城的历史风貌。
在国内一些地方的旧城改造中,往往把旧城设为城市的中心,像摊煎饼一样向外延伸,结果使旧城中心化,人车密集,染上了严重的城市病。为了减轻病痛,又不得不天天动手术,搞更多的旧城改造,形成恶性循环。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尽量坚持“点面兼顾”的旧城保护方略。
旧城的历史建筑、文保建筑不是罩上“玻璃罩”就万事大吉。跻身于现代建筑群中的一两处老建筑,不但美感上不协调,价值也大打折扣。“点”上的建筑只有在“面”上才能尽显其价值与美感。历史街区就是一个面,需要一定的规模,才能构成观赏视线的完整效果。具体说来,就是不能孤立地保护某一个建筑,而应该统筹把握,将典型历史风貌的建筑群、街区、村落和轴线空间都纳为保护区域,保护其原有建筑形式、色彩、比例,以及周边道路、地貌、绿化景观等历史环境。
“新陈代谢”是改造原则,“点面兼顾”是保护原则,能够做到这两点,旧城的历史文化风貌基本就可以保留下来。但遗憾的是,放眼全国,目前成片的旧城历史街区已存不多,古建筑零星地插在高楼街道中已为常态。像山东聊城、湖南岳阳、云南大理、河北邯郸等历史文化名城,甚至已经没有原汁原味的历史文化街区。旧城被当作房地产开发对象,最终老街道变成步行街、假古董,看似“发展”了,实际却丢掉了城市的历史,切断了城市的文化肌理。在今后的旧城改造中,我们当尽可能避免这种令人痛心的事情发生。
(原文刊于2013年第14期《国家人文历史》,有删改)
编辑:dongjing
相关阅读
浙江:2020实现智慧城市全覆盖
在日前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实施意见》中,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绿化美化,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垃圾综合治理,强化垃圾分类处置等一揽子措施将被重点推进【详细】
地方陆续出台旧城保护开发条例 期待年轻态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其中明确提出要塑造城市特色风貌,鼓励开展城市设计工作,有序实施城市修补和有机更新,恢复老城区功能和活力,延续历史文脉等要求。【详细】
河北旧城改造禁止拆古建新 谋划白洋淀地区发展
近日,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2015年全省城乡规划和村镇建设工作要点》,涉及规划体系、城市设计、增强规划刚性和执行力、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推进重点城镇建设等众多方面。 【详细】
收拾好文化的行囊——樊城旧城改造记事
眼下,襄阳市樊城区正进行着史上最大规模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总投资535亿元,将征收、拆迁2.4万多户居民400万平方米老旧房屋,规划建设1145万平方米还建房、高端商务区等,以完善整个城区的商贸功能,重塑汉江流域商贸重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