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岩松:面向城市的未来
英雄主义精神
就在北京更快更高地建设大高楼的同时,马岩松在北京建工学院的图书馆里正在进行思维的更新和洗礼。
上世纪80年代西方开始出现结构主义哲学,同时现代主义已被宣布死亡。在激烈的争论中,中国还是“局外人”,大多数学生对此一无所知。这些哲学争论被如实反映在国外学术杂志上,而恰恰全北京城只有建工学院的图书馆存有当期的国外杂志,建工学院因此名噪一时。马岩松入学不久便走进了图书馆。
“当时我就看这些杂志,心里在想,这都是什么玩意儿啊,这么新奇。我整个人就好像被卷进了风暴的中心一样,思想完全被颠覆。我不知道想学什么,就是想去体验,因为这些想法太吸引我了。”马岩松此时回忆当初的状态依然兴奋,列举了一连串西方哲学家的名字和作品。
这些想法全部集中在一起,没有一个固定的规范规定哪一种思想是对的,而所有的理论都是被允许的……马岩松决定再次出发。
这一次他最终选择的是耶鲁大学。这所美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学,第一个招收女学生,第一个招收黑人学生,对新思想非常开放。“这个学校适合我。他没有建筑上固定的价值观,而是将全世界所有流派的思想汇集在此。你喜欢或者不喜欢的都有,你必须自己做出选择和判断,放弃或坚持。”
学术气氛浓郁的耶鲁大学经常发生教授之间的争吵。但在学术以外,教授间又可能是非常好的朋友。在耶鲁大学,有人很艺术,只创作,不参与讨论;有人一直坚持自己的观念,不管外面如何争论……
马岩松最终选择的是后来获得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扎哈教授曾被认为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建筑师,确切来讲是一名“艺术家”或一位“学者”,而不是一位真正会动手建设的建筑师。实际上,以前有很多人不能接受哈迪德怪异的设计方案。
正是这个以“不建”闻名的设计师的“英雄主义色彩”,征服了研究生马岩松。“我隐约觉得,我喜欢感性的、自然的设计理念。扎哈的设计超越了建筑的范畴,超越了功能、结构等基本要素。她画自己理想中的世界画了20年没有被接受,这种艺术家的特性很吸引我。”
事实上,扎哈确实没有像小时候的国画老师一样教马岩松设计的条条框框,而是将一个建筑系的研究生引入到了艺术层面。
一个城市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今年5月,纽约世贸中心1号楼塔尖的最后一部分完成安装,使该建筑的总高度达到具有象征意义的1776英尺(约合541米),成为西半球最高建筑。在这之前,世贸中心旧址上重新建起了一个广场,其中包括两座寓意“反思”的水池。
新的世贸大楼在马岩松看来是一种倒退:市民天天都会看到这个纪念碑,两个水池如深渊一般铭记着这座城市的痛苦。“这是非常不适合这个城市以及整个时代的气质的。对于纽约而言,最好的纪念就是发展。”
2001年8月,马岩松还在纽约实习,利用休息时间走进了世贸中心双塔参观。不到一个月,911恐怖事件震惊了全世界。关于911之后,世贸大楼何去何从的问题摆在了世人尤其是建筑行业面前。一时间,原址重建、另建、重新设计等等争论喋喋不休。
“其实911是一个有关政治、种族、恐怖等很多因素的事件。但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这些因素都没有很多的经历和体会。我只是认为,这对于纽约来说是个机会:纽约甚至美国将来会怎样?”
顺理成章地,重建世贸大楼就成了建筑系大多数学生的毕业选题。马岩松不在矛盾的中心,恰恰帮助了他从城市生活及城市气质上重新思考和定位。这也成为他自然和感性的建筑设计理念的第一次尝试。
无意间做了一场梦之后,马岩松交出了他最终的设计作业:浮在城市上空的建筑体,像一朵云一样,剧场、餐厅、公园、旅馆、图书馆、健身房,甚至人工湖等相互混合,以水平关系设置,并整个抬到曼哈顿城市中心之上。“漂浮的城市”最终要改变金融区的封闭孤立状态,而将纽约的公共活动空间、沿河地区联结起来,引进都市生活及其活力。这个计划以其新的城市组织原则表达了马岩松对现代主义所提倡的“机器美学”和“垂直城市”等传统立场的质疑,“这里承载着我和一群人的梦想”。
紧接着就是意料之中的质疑:这样奇怪的建筑能建成吗?建成会用多大的成本?飘在上面的建筑不会遮挡地面的阳光吗……
最关键的时刻,扎哈教授给了马岩松支持。那一段时间里,扎哈上课会给马岩松介绍很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和思想,还会经常给他介绍一些艺术家认识。
“这只是个作业,那些问题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重要的是,我并没有把它当成一个建筑,而是融入了我对城市的情感。”
所有设计的作品中,马岩松的作品被公众讨论多次。“之所以被关注,是因为这是一个中国建筑师提出的关于美国的梦想。但所有人的梦想都是时代的产物,一个建筑师也是如此。只不过各种矛盾集中在了我身上,并且这个矛盾由我提出而已。”
面向未来
在加拿大东南部城市密西索加,一座大厦因其蜿蜒妖娆的外形而被人们比作了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这座住宅大厦本名为“绝对大厦”,分为AB两个塔楼。A塔楼56层高约170米,B塔楼50层高约150米,整个建筑在不同高度进行不同角度的逆转,因此每一层都有一个特殊的阳台。当地人也称其为“玛丽莲·梦露大厦”。
“梦露大厦是我作为一个年轻人对北美摩天楼模式的质疑。我希望这里的地标是柔软的,不强调力量的。”马岩松说话很慢,仿佛眼前就是他的这件作品。
2005年底,密西索加市的两家开发商决定举办当地40年来的首次公开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为规划中的一栋50层高的地标性公寓楼寻找一个创新的设计,建设一栋具有时代意义的超高层建筑,从而树立城市新形象。
竞赛收到来自世界70个国家的92份提案。结果是由9位国际著名建筑师、规划师组成的审查委员选定的6家建筑公司得到提名。由马岩松领衔的建筑事务所MAD设计的大厦,击败了其它91个设计方案,包括5个主要设计方案,最终中标。
2006年3月28日晚,由密西索加市市长亲自宣布,刚刚在北京开业两年多的建筑事务所MAD赢得这个公寓的设计权。担纲设计的马岩松当天接受了加拿大二十几家媒体的采访,包括电台直播,第二天早上到电视台做现场直播节目。
更令人高兴的是,整栋公寓在一天之内全部卖光。马岩松用“窃喜”形容当时的心情:“这说明我对这一模式的批判"扎"到点儿上了。这种批判不是我一个人的。”
在这之后,马岩松和其设计团队继续发展了高密度城市与自然相融合的理念。当然不是百发百中,一些设计叫好不叫座。“如果精心设计却没有中标,心血不就白费了吗?”我问道。
马岩松反问:“如果从实用主义角度说,一定要实现才提出来,那最简单的岂不是照搬北美一百年前的模式?当城市的新建筑出现时,人们争相批判,这又是为什么?”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他便说道:“问题在于变革的方向,中国需要更新城市规划的思想,其核心价值应该是人,而不是权力和资本。也因此,建筑师的理想主义是必须的,因为他必须要面对一个城市的未来。”
感性的艺术特质,酝酿了亲近自然的设计倾向。马岩松说起小时候跟妈妈去高碑店的农村采集样本,一打开车门,刚刚下过雨的高碑店充满了泥土的清新。城里娃马岩松一脚踩在土地上,还没来得及享受双脚着地的感觉,上千只小土蛤蟆就跳了起来。马岩松将那个半天的经历称作“冒险”。如今,年近40的马岩松尝试着去更新一个时代的观念,何尝不是另一次冒险?
编辑:daiy
相关阅读
北京首发森林体验指数
很多森林看起来大同小异,但因风速、湿度、负氧离子浓度等的不同,游憩的感受相差很大。到底哪片森林更适合您的出游需求呢?昨天,北京首次上线森林体验指数,为市民走进自然踏青赏花提供参考【详细】
“十四五”期间 四川力争建成200个体育公园
通过重点推动体育公园建设、绿道建设等场地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建设便民利民的场地设施等手段,扎实推进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作,完善四级全民健身设施体系,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15分钟健身圈需求【详细】
河北定州加快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定州把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筹办河北省第七届(定州)园林博览会两项工作做为彰显特色、打造品牌的重要路径,做为提升文化、惠及民生的重要载体,围绕城市框架拉伸、文旅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提升、新兴产业布局做文章【详细】
探营广州园博会:移步换景赏雅色 绣球簇拥广州城
第30届广州园林博览会将于3月24日至4月2日举行,3月22日,记者提前探营广州园博会多个会场花境,发现富有传统和现代元素的造景、包含多个区域特色的小园圃等已逐渐展露真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