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让底特律破产的“坑”

2013-08-05 08:20:0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

  在他连任的上个世纪70~80年代,科尔曼大力推动城市建筑规划,建造了“人民轻轨”(People Mover),促成福特公司的“复兴中心”(3.5亿美元建成,1亿美元卖给了通用),联手通用在城内建造了465英亩的高科技工厂(为此拆迁4000名居民,只雇用了1300人)。科尔曼破坏了社区,将之建成厂区。怎料到厂区没有带来经济繁荣,而拆散的社区也难以恢复。人与人之间丰富、多样、多元的互动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社会社区生态水土流失,城市经济便失去孕育新商业的温床。一旦老商业衰落,城市生命力也随之萎缩。

  同一时期,席卷美国的平权运动和反隔离给有色人种,特别是黑人,带来了迁徙自由。未曾料到的是,大量高收入、高教育背景的黑人家庭迁徙出原来的居住区域,到传统上白人的居住区。这些精英原本是黑人社区的楷模。当成功的邻里榜样消失后,社区的奋斗精神和风范也随之而去。这是社会平权领袖没有意料到的另一个后果。

  拯救“底特律”的方案

  城市,所有的繁荣都有不同的上升轨迹,所有的衰落都以相似的方式落地。要避免“底特律式的衰落”,建设和管理者必须在(1)鼓励横向产业竞争(competition); (2)孕育人文社区(community);(3)激发经纬交错的连横(connectivity);(4)容忍“离经叛道”的创新(creativity)这四个“C”上下功夫。

  与底特律相似,纽约也经历了纺织产业独大、兴盛到衰落的周期。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央公园,天黑后是贩毒和抢劫的天地。不同的是,纽约开始接纳各种各样的产业,从金融到设计。横向产业之间交错竞争带来丰富多样的创业和就业机会。“机会”,城市生命的代名词。让各个经济阶层和智力水平的人都有机会谋生、梦想、奋斗,这是城市兴盛的不二法则。

  人文社区就是城市生长的“植被”。二战后,纽约附近建设了大片“莱维特镇”(Levittown)。它开辟了郊区化生活的新时代。但是,这种别墅式的独居生活也解构了城市有机体。下班后的城市中心变为“鬼城”,犯罪猖獗。印度孟买的达拉维(Dharavi)有全球最大的贫民区,但犯罪率并不高。达拉维的居民之间形成有机的人文社区,相互照应,相处平安。和善的人文社区有助于降低犯罪率,提高安全感。这是城市重要的“风水一脉”。

  市民交往,特别是面对面的聚会,至少有三种生产力:带来社交满足感,激发新知识,派生商业机会。因此,有同样见识的社会管理者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城市公共场所、网络信息技术和商业区域规划,来促进市民之间纵横交错的聚会。在他的《美妙和善之所》(The Great Good Place)一书中,奥尔登堡(Ray Oldenburg)建议,城市繁荣的要诀之一就是培育快乐人际交往的“第三地”(注:第一地是家;第二地是工厂)。

  只有容忍“离经叛道”的创新,才能促进城市长久的繁荣。底特律告诉我们,所有的产业都有周期。依赖单个产业的城市难躲过周期性的衰落。我居住的卡尔加里过去是一个石油城,经历过二次能源周期性衰落。但最近10年,它逐渐演变为文化活动、信息技术和生活丰富的宜居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2008年的危机对它只有极小的影响。如何培养一个城市创新的地理风水?研究创新的弗洛里达(Richard Florida)总结出下面的要素:丰厚的劳务和人才市场;宽容的文化;各种层次的艺术活动;便利的公共交往场所;多元的社会群落。

  “想象经历一次底特律经验,它会对后来的城镇化有启发。”这是一位美国人对中国朋友的忠告。

  (作者为加拿大莱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项目特聘教授)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