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城市生态建设的线型旋律

2013-08-06 09:23:00         来源:中国建设报     浏览次数:

  北京市于日前宣布全面启动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工作;武汉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为29个湖泊戴上“绿色保护圈”,修建211公里长的环湖绿道;福州的想法是要让绿道随处可见,连二环路和三环路都是连片的绿色景观带;《杭州市城市绿道系统规划》正在公示,规划市区内要建23条绿道主骨架线路且相互联接成网,囊括所有城区,目标是出门步行5分钟就有绿道;而广东省从2010年开始推进的3年铺出1690公里“珠三角绿道网”工程,如今已初见规模,规划内的主要城市基本都已在省级、区域、市内及社区的绿道建设上造出了不小的声势,市民从中获益良多。

  绿道,一个近年备受景观设计学者推崇的生态概念,已进入中国各地官方视野,并正在被大力推行。这个在世界城市史上早已诞生100多年的理念,终于在国内大面积落地,学界不吝赞美之辞。“对城市来说,绿道具有革命性意义。”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如是说。与此同时,围绕绿道该如何规划建设的争议之声也一直未歇,得到共同认可的是:发展之路尚漫漫。

  生态与实用的平衡

  “我们每天生活的城市到处是钢筋混凝土楼宇森林和汽车组成的钢铁公路,我们在享受现代都市文明便利的同时,也发现我们呼吸的空气不再甜美,河流也不再清澈,我们与大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这部讲述城市糟糕环境的专题片,曾在广东省委全会上播放,沉重的旁白配以急促的管弦乐,力证绿道建设的必要性。“绿道是与自然环境密切结合的线状景观走廊,可美化环境、缓解污染、营造城乡和谐人居环境。”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毛蕴诗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规划绿道建设,推广绿道文化,做大绿色经济。

  从广义上说,绿道是指用来连接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通俗来讲,就是绿道突破了“块状”休憩地空间,形成了“线状”。当城市轨道交通越来越挤压行人、自行车空间时,绿道以狭长空间排斥机动车进入;当鸟类等动物无法在城市生存时,绿道为动物提供了迁徙、繁殖、基因重组的通道;当河涌被填埋、掩盖时,绿道起到保护者的作用。“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绿道使市民能有公平享用国家公共资源的机会。”李迪华说,“绿道建设可以从市民的生活需求出发、从城市生态资本的利用出发,通过显山露水和休闲配套相结合的绿道网络,打造宜居城乡,提供更低碳、更舒适、更安全的居住环境,从而提升吸引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如“珠三角绿道网”一旦建成后,将串联起十多个城市、200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我们规划的核心就是尽量要串联成珠。”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处长曾宪川说。

  此外,毛蕴诗认为,在绿道建设上,是可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收的。一方面,鼓励大家绿色出行,有助于减少汽车使用,缓解空气污染;另一方面,绿道建设能够满足市民对绿色出游的需求,有利于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一些环山绕水、串联乡镇的绿道,在某种意义上就为当地农民铺出了一条增收的新路,绿道沿途增设的旅游路径和设施,可以吸引游客,带来消费,这也成为不少地区修建绿道的重要目的。”毛蕴诗说。

  不过,在经济效益这一实用价值之外,也有学者指出,绿道必须首先强调生态化廊道功能,然后才引申出附属功能。“最核心的追求是:‘绿道的伟大意义在于它不是一条廊道,它最终应该形成一个绿色网络。’”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学主任刘滨谊说。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2018年全国新增绿道1.4万公里

  春暖花开,踏青赏景,串联起城乡风景的一条条绿道,如今已经成为老百姓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最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共建设绿道5.6万公里,其中2018年新增绿道1.4万公里。【详细】

城市绿化为什么不用韭菜?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环境的改善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城市的绿化建设,绿化面积不断扩大。各个城市的发展节奏非常快,到处都是高楼大厦,钢筋混凝土结构。城市的街道上【详细】

园林水系池岸景观设计

  近来,环境景观越来越注重水体,无水不灵;有的房地产公司还提出户户开门临水的要求。而在实际操作上,水面边岸则是易被忽视且不易设计、施工好的项目。其所占投资比例不菲,值得斟酌探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