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农大突破国兰快繁瓶颈

2013-08-12 18:59:04         来源:中国花卉报     浏览次数:

  云南兰科植物有135属、764种、16个变种,占中国兰科属的78.95%和种数的61.27%。其中,莲瓣兰集中分布在云南,故云南有“莲瓣兰之乡”的美誉。近年来,云南国兰产业稳步发展,截至2011年底,全省国兰种植面积达2.6万亩,产量近3亿株,产值达84亿元,其中莲瓣兰占国兰总量的80%;涌现出师宗县海宴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理兰国花业发展有限公司、保山市朱砂兰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兰产业化、规模化种植企业。国兰已成为云南花卉产业中最具活力、最有市场潜力和最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花卉之一。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最具中国特色的花卉之一,国兰目前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仍然没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其主要原因除种植分散、同一品种规模小、生产多样化等产业现状外,繁殖系数较低、速度慢的特性及快繁技术、规模化生产技术缺乏成为制约国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生产的重要因素。为此,云南农业大学王玉英博士自2003年参与兰花科研和产业化推广工作以来,与其团队通过不懈的努力,利用创新科技手段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

  据王玉英介绍,国兰种子小但数量多。兰科植物绝大多数种类的种子不具子叶和胚乳,在自然条件下极难萌发。目前,国兰种子无菌培养—非共生萌发是国兰育种和育苗的重要手段。然而在自然条件下,兰科植物是依赖其共生真菌摄取生长所需营养物质,部分地生兰只有在适宜的兰菌条件下才能萌发,但分离和筛选不同兰花生长都适宜的兰菌难度较大。“传统的兰花繁育主要以分株繁殖为主,而分株繁殖系数很低,每年老苗与新生苗的比例只为1誜1至1誜3,因此很难进行规模化生产。”王玉英告诉记者。

  王玉英及其团队通过一系列科技创新,采用常规杂交育种、化学诱变和物理诱变结合组培技术的复合育种方式,自主选育出符合大众消费和适宜规模种植的虎雪兰‘霞光’、‘曙光’、‘碧蕙兰1号’、‘蕙烧兰1号’和‘蕙烧兰2号’等优良新品种系列,还研发出使国兰组培繁殖系数比传统繁殖提高600倍以上、且不受季节限制快速分生繁殖的“兰属植物种子无菌萌发与植株培育方法”专利技术,利用该技术通过多途径快速繁殖种苗,目前推广规模化种植达70多万盆,总产值超过了7000万元。该项技术突破了国兰繁殖技术瓶颈,目前已成为国兰规模化生产、满足普通消费市场的重要途径。

  此外,王玉英及其团队还研发了一套设施条件下的集成栽培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但是兰花规模化生产的重要途径,而且为探索人工栽培最佳条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依托不同区域企业进行栽培示范,构建差异性生产技术体系,制定配套生产技术标准,从而提高国兰的种苗及商品苗质量,为国兰产业化提供技术储备。

  据王玉英介绍,国兰按生态习性分为地生兰、附生兰和腐生兰三大类,其中附生兰具有花大色艳的特点,地生兰的最大特点在于香、正、清、雅、静,并具有珍稀的物种价值、高贵的品赏价值、人性化的文化价值和较高的经济、生态价值,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而腐生兰应用较少。自改革开放以来,新发现、命名兰花的品种已超过2000多个,栽培的种类已发展到春兰、墨兰、蕙兰、建兰、寒兰、春剑、莲瓣、送春、豆瓣等9大种。

  然而,多年来国兰产业化发展主要是走“物以稀为贵”的资源型发掘之路,许多地方挖掘成风,使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国兰成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和名副其实的“濒危植物”。“只有合理的开发、研究和利用兰花资源,满足市场需求,才能从根本上保护野生兰花,也才能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保障国兰产业健康长足地发展。”王玉英说。

编辑:wenweihua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花卉界两项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1月8日,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揭晓。花卉领域两项成果获奖,分别为南京农业大学菊花课题组负责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陈发棣主持完成的【详细】

北京盆花淡季来袭行情持续走低

  7月以来,天气炎热,北京盆花市场迎来淡季,整体销量下滑,走货缓慢。红掌价格与上月相比无较大变化;蝴蝶兰主要为租摆拿货,价格与上月持平;凤梨品质高的走货量大;绿植、小盆花等走货量下降。【详细】

云南省第一个以湿地命名的保护区

  高原出平湖,难能可贵,于是人们习惯性地把这些大湖大河称为“海”。知名的丽江拉市海,不是海却有比海景还要美的海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