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为城市热岛效应买单
2.建筑造型
风,带来一座城市的清凉。而规划良好的“风道”,可以巧妙地利用城市道路以及高楼之间的间隔,让风和水汽通过“空中走廊”进入城市,打破高温的包裹。这些风道就像城市降温增湿的血脉,阵阵长风在其间畅行无阻,带来清凉,带走热意。
“风道”的功效证明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对调节城市温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即使单独考虑一个住宅小区,在设计上也有许多讲究。浙江大学的专家在杭州城西一个小区的观测表明,在夏季白天,住宅楼的底层是最容易“过热”的界面之一。建筑物之间应采用合理的朝向和间距,以减少对底层通风的阻滞。选择合适的下垫面材料并种植景观植物也能为一、二层的住户降温。从第三层开始,太阳辐射、建筑的朝向、风向、风速将成为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大部分园区的建筑和展馆都架空搭建,上海夏季常见的东南风得以从建筑物下方徐徐吹过整个园区,形成每秒1到6米、令人倍感舒适的“穿堂风”。世博园区滨江岸线也由此成为城市的“凉岛”。
杭城温度如何降下来?钱塘江功不可没。有研究人员发现,夏季,杭州主导风向为东风、东南风。钱塘江由于自西南向东北走向,加之河面宽阔,形成一个通风口,引导着城市的风往海边走,同时,又将杭州湾的风引入到杭州城区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城市的温度。
曾经以“火炉”著称的武汉市也设计了类似的风道。武汉将城区周边多个河、湖的生态走廊与长江这条“天然风廊”结合,构成主导风道。市郊广袤的绿地与主城区绿地连通,新鲜空气顺着风道源源不断输送到主城区,气温较高的主城区与气温较低的市郊实现了热量的自然循环和交换,从而大大缓解了主城区的热岛效应。
专家指出,楼层越高,建筑间距就应越大。如果间距过小,各个热源之间的干扰就会增多,建筑物之间的空气温度便随之升高。因此,错位布局要比行列式好;点式和条式结合布局要比单一平面好;面风向半围合式也利于形成良好的通风环境;而大片团块状布局的建筑则是夏季城市的噩梦。
3.环境规划
植物是活生生的遮阳棚,并且效果更好。塑胶阳伞只是单纯地挡住阳光、降低辐射热量,而植物还能进行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大规模地耗散太阳辐射。
合理种植的城市植被也能够有效地帮助城市降温。比起在道路两旁铺设草坪,多层的乔木和灌木能吸收更多的热量。草皮式屋顶、屋顶花园、阳台和外墙上攀爬的藤类植物都有良好的隔热降温作用。
在许多城市,静谧的大学校园在炎炎夏日里成了阴凉的港湾,密布的植物就是这里的遮阳伞。主干道两旁梧桐树枝叶相连,古朴的教学楼墙壁上长满了嫩绿的爬山虎。
在城市中央,建更多的小型森林能为城区带来更多清凉。浙江农林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杭州市区,天目山路、西溪湿地等森林草木覆盖较多的地方,白天温度比城市中心区低2至8°C,而湿度平均比城市中心高10%至20%左右。可见,块状森林的降温作用最大,约为4至10°C。通过对西湖区块和滨江钱塘江区块的森林样地进行观测,分析得出树木遮阴可降温0.2°C。丰富的植物群落结构带来的降温效果明显,其中又以乔木、灌木、草本结合的群落结构降温最有效。
未来,将是新一轮小城镇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的发展无疑会带动更多小城市的扩张以及诸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在这个屡“破四”纪录的夏天,我们希望学者们的研究能够给决策者、城中人更多思考。
编辑:da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