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副校长:关注城市的未来
2013-08-26 08:00:42 来源:文汇报 浏览次数:
第二个特点是,我们的城镇化跟工业化不完全是一回事,这也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全世界的城镇化过程都是伴随工业化的,没有工业化就没有城镇化。农业生产、小工业生产不需要城市,城市是大工业生产带来的一个产物,它需要集聚大量人口,高效率使用有限的土地,进行工业生产。虽然中国的城镇化同样来源于工业化,但跟工业化并不完全统一。工业化和城市化在中国是分离的。
这种分离体现在土地和人口的特点上。从土地上来看,我们拥有大量的开发区、工业区,大到国家级的工业区、开发区,小到一个村庄里面的。工业区不是农业区,又不完全是城市,不具备城市的所有功能,包括城市的文化、教育、商业、服务、休闲等。因此,建设工业区就是为了生产,而不是为了建一个真正的城市。另一方面,从人口上看,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事城镇化生产。这些迁徙人口被称为“农民工”——他们住在城市里,从事城市的生产,为城市的产品提供劳动力,可是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分享城市的所有福利。据统计,全中国大概有3亿多到4亿的农民工,他们是没有充分城镇化的人群,虽不能真正算作城里人,但因为他们不从事农业生产也不住在农村,也已经肯定不能算作农民了。因此,很多人认为我们中国今年的城镇化率其实应该在40%左右,也就是说,还有10%以上的人是半城市化,没有真正的城市化。
以上两个事实意味着我们接下来不仅要处理继续不断的、同样规模、同样速度的城镇化问题,还要解决前面二三十年城镇化尚未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工业化直接导致了非农化,却没有带来完全的城市化,这是中国城市化的一大特点。这种不完全的城市化,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农业用地转化为工业用地,另一方面表现为工业区游离在城市建设用地管理制度之外。第三个特点是,虽然全国都处于快速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但是区域发展水平差异非常大。另外,我们城市本身的文化特色越来越趋同——不论经济改革发展模式有何不同,城市建设管理模式和建设面貌却越来越相同了。城市管理在南边、北边是一样的,城市面貌不管你走到哪儿也都一样,各地因地理、气侯、人文、历史等因素的不同,而逐渐形成的城市风貌特色现在却基本相似。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
第四个特点是,一方面,我们快速的城市建设和快速的城镇化导致城市土地紧缺,特别是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但另一方面,我们对土地又极为浪费。总的来说,中小城市比大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的土地浪费现象更加明显,比如在一些中小城市,广场越造越大,路越造越宽。以前我们专门做了一个调查,结果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路越宽,车越堵。后来发现道理也很简单:因为路宽了,大家都去了,所以就堵了,路越窄越不堵。另外,很多地方为了推动经济发展还不惜以低价土地或者免费土地作为发展的代价,进行招商引资。因此造成了一些地方浪费土地,许多大城市却无地可用。即便是在同一个城市里面,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方面是中心城区寸土寸金,另一方面是郊区土地使用效率低下。
第五个特点是,由于城镇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城镇化的水平又有高低之分,因此,即便是在同一个城市中,也有高度的城镇化和不太高度的城镇化之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虽然实现了城镇化,但城镇化的程度水平却非常低下。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地区蓬勃兴起的乡镇企业直接推动了全国的全面工业化,也导致大量小城镇的兴起。快速城镇化,带来农民的快速非农化,却没有真正带来新兴小城镇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城镇化水平差不多的情况下,人们总是会说小城镇的生活比大城市舒适。但是现在,城市越大生活品质越高,城市越小生活品质越差。这个现象是不正常的。究其原因,是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只重视城镇的建成,而忽略了城镇里面人的生活水平和城镇化的水平,这其中包括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缺乏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和区域经济模式等等。比起大中城市,小城镇的宜居程度越来越低,这是现在我们国家城镇化过程中一个很大的可改进之处。
第六个特点是中国特殊的行政区划体制,对城镇化的进程也有巨大的影响。县政府所在地可以通过上升为地级市来完成这样一个过程。可是,它虽是个市,但实际上由于县、镇、乡这一体制,其城市管理职能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会看到,一个县级市和一个县级镇的行政功能没有什么区别,仍然主要管理农业生产,以及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延续的交易活动,并没有许多城市方面的职能。因此,即便我们现在在名分上给了它县级市、镇级市、村级市,但是它又多大程度上能真正担负起城市管理的职责,还是要打个问号的。这是“中国特色”。在很多国家不存在这个问题,市是自然而然的形成的,没有级别之分。
不能只有一种模式的城镇化
面对这些当代城镇化中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我归纳了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探讨。
第一,面对我们这具有重重特色的中国城镇化,首先应该提出土地节约利用、城市发展高密度的战略。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国家人多地少这一特定国情,因此,提高土地节约利用效率是发展的第一要素。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建设中一味的贪大求洋,一味的追求空间宽舒、宏大气派,这种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