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中国城市开发不应过度扩张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的高密度发展为不少人诟病,对此,海内外官学界人士提出,中国城市开发不应过度外延扩张,而应借鉴“紧凑城市”理念,新型城镇化需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边界,优化内部空间。
城市中国计划(UCI)日前推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新绿色增长年度报告《紧凑城市:OECD 国家实践经验的比较与评估》中文版。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副司长明晓东在发布会上称,“紧凑”的概念与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 “集约”的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处。
明晓东指出,中国由于地理和人口原因,土地资源有限。东部地区已经出现了由于土地指标不够,招商引资的企业无法落地的局面。另外,过去十年间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了76%,大大快于人口转移、增长的速度,城市建设走的是粗放利用土地的道路。
该书主要译者、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钱云指出,表面上中国的城市往往不是不够“紧凑”,而是“过度紧凑”,但事实并非如此。除去北上广深等少数一线城市,数以千计的中小城市,随着城市开发不断向外扩张,正面临人口密度的持续下降;而大面积混凝土森林的城市新区中,人气不足,甚至出现了大量房屋空置的“鬼城”,这严重挑战着中国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紧凑城市不是简单的高密度城市”,该书原版作者之一、OECD区域发展政策部高级政策分析师松本忠指出,而应该以都市区层面的密集而邻近的开发模式,公交系统的高效连接,以及本地服务、设施和就业的良好可获得性三方面标准来衡量。
“欧洲基本是一种紧凑城市的模式,在有限的城市空间内,布局密度相对高一些的产业和人口”,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指出:“美国则更多的是蔓延式的城市发展,大量使用小汽车,土地、能源消耗相对更高;而亚洲由于土地资源紧缺,人口相对密集,以多层、高层建筑为主。
反观中国,近年来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一二线城市人口聚集、基础设施难以跟上,城市不堪重负;其他城镇人口密度则较低、土地利用过于粗放。
李迅称,中国近年来在向美国学习,城市蔓延发展,也出现了过度依赖小汽车的现象。这造成了诸如北京的国贸地带密度过高,而诸如回龙观等地区成为睡城的局面,产生巨大的浪费和拥堵。
针对中国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钱云表示,目前中国城市规划中较为强调站点在空间上的“覆盖率”,但在公交出行率和公交站点的邻近度等更为务实的指标方面表现还很不足。此外,蔓延式而不是邻近式的发展,造成目前的城市交通规划仍然强调以机动性、高效率为基本导向,迫使步行、自行车等零碳出行方式被边缘化。
据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改革中心对12个省区的调查显示,12个省会城市,平均每个要建4.6个新城新区;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要造新城。
明晓东对此建议,新型城镇化需要合理控制城市发展边界,同时优化城市内部空间;另外还需注重城市功能混合和城市发展中的产业融合。
城市中国计划(Urban China Initiative)由麦肯锡公司携手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东亚)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共同合作创建,希望逐步发展成为一个聚焦中国城镇化的独立的公共-私营部门联合智库。
编辑:ljing
相关阅读
中规院总规划师建言成都公园城市
9月27日,2019公园城市建设研讨会在成都举行。14名公园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生态建设等国内外知名专家齐聚成都,共商公园城市的发展。【详细】
艺术介入城市空间需优先提升审美水准
近年来,雕塑以艺术展、艺术节和主题公园的形式介入公共环境,并从一线城市逐渐过渡到二、三线城市,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早期的城市雕塑对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来说,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自20世纪80【详细】
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在杭州召开
记者从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我国城市规划领域水准最高、参与度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年度学术盛会,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将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举办。这是继首届年会在杭州举办后,时隔18年再【详细】
地方品质在城市规划发展中至关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