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景观中的传统文化(图)

2013-09-11 08:32:50         来源:学习时报     浏览次数:

  太极图包含阴阳两极,形如首尾相接的两条阴阳鱼,其中蕴含对立统一运动变化的道理。黑格尔在自传中提到他的辩证思想是受中国《易经》太极图的启发而产生的。丹麦量子力学创始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玻尔把太极图作为族徽;二十四届奥运会把太极图作为会徽;韩国把太极图作为国徽;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韩国足球队被媒体称为“太极虎”。可见东西方文化都很推崇我们老祖宗的太极观。

  中华文化的太极观,还具有以民为本的意义,这就是“人人心中一太极”说。《易易系辞传》说伏羲画太极八卦图是“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因此太极不外在于人。“太极,性也”,中国许多杰出的《易》学家如周敦颐、程颐、邵雍、陆九渊、王夫之等人都认为太极是人最深层的本性,是生命的本原。人的天赋本原本质同一,都是平等的,没有高下贵贱之分,因此太极观具有中华民族的民本观的深刻意义。太极观赞颂人的伟大和尊严,是我们民族文化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太极观的基础上,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种深深的向往、一种不懈的追求,这就是对“太极仙林”的向往和追求,如儒家的大同世界,道家的蓬莱仙岛、《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及太平天国的理想等等,这都是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的“仙林”。如同一个人需要有理想之光照耀自己前进的道路那样,大同世界等“仙林”是中华民族的美好理想,中华民族之所以能穿越几千年封建专制的苦难历程走到今天,与这种向往和追求是密不可分的。

  正蒙斋

  中央党校在20世纪90年代修整校园时,在掠燕湖湖心岛“太极仙林”牌楼对面建起了一个四合院,这个四合院取名为“正蒙斋”。正门匾额上“正蒙斋”三字是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的手泽。与“太极仙林”相应,“正蒙斋”来自《易经》第四卦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蒙”是幼稚的意思。稚龄时期,人事不知,称之为蒙。旧时小孩上学的地方叫“蒙馆”,小孩上学叫“发蒙”、“启蒙”,小孩被称为“童蒙”。如朱熹编著的《童蒙须知》一书,是中国旧时儿童启蒙课本之一。什么是“养正”呢?“养正”就是养成人格。中国古代教育和当代教育有所不同,当代教育基本上是一种职业教育、技术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主要目的则是完成一个人的人格培养,把人格的培养当成教育最重要的大事。“蒙以养正,圣功也”,指从蒙昧无知的稚龄时期开始,完成对个人的人格培养,是合于天道的神圣的事业。蒙卦所讲的教育原则有下面几条:

  尊师重教。蒙卦卦辞说在师生关系中,老师是应学生求学的要求,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如果学生不相信老师,对老师的解答再三表示怀疑,是冒犯教师。这也就是古人所强调的师道尊严。中国古代教育是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宾。如果教师出于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迎合学生,就是“非童蒙求我,我求童蒙”,把师生的主宾关系颠倒了,这与教育的自然规律是相悖的。

  蒙卦教育观的另一项原则,就是教育要抓住最佳时机。蒙卦的图像是上卦是山,下卦是水,这和正蒙斋所处的位置很吻合。正蒙斋地处掠燕湖中央,环湖西北面是山,山环水绕,可以说是一幅蒙卦的山水意象图。从易理来说,山下有水,迷迷蒙蒙看不清道路,掉到水里会出危险,不知道路的人不敢贸然而行,这就意味着应请教认识路的人。因此学生是遇困而求,教师是应求而教,这就是蒙卦彖辞所说的“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在这样的状态下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是恰到时机。教育的最好时机是学生有困惑时给予解答。大脑对知识的吸收,如同饥饿时肠胃对食物的吸收那样,在学生有求知欲时教师给予解答,大脑能最充分地吸收所学到的知识。当代教育提倡师生互动,教师讲完课后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教师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解答,这与蒙卦关于教育时机的理念是一致的。这也就是老子说的“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蒙卦提出的中国古代教育的第三项原则是知行合一,这是中国古代教育最重要的原则。蒙卦卦辞说:“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这句话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能平白无故享受“师道尊严”的崇高地位,教师必须能够“以果行育德”。什么是“果行”呢?“果行”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所讲的做人的道理,必须是自己在生活中践行的。如同从山上流下的泉水,能滋润土地那样,教师要能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对学生起到一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是“以果行育德”。明代教育家王阳明倡导的“知行合一”,也是“以果行育德”的意思。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