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打造文化旅游千亿产业(图)

2013-09-13 13:54:55         来源:湖北日报     浏览次数:

  长江三峡雄奇壮美、三峡大坝气势磅礴、三峡人家秀丽脱俗、清江画廊如诗如画……在旅游界,宜昌素有“三峡明珠”、“世界水电之都”等美誉。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宜昌旅游业已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旅游接待人数由2006年的930.78万人次,上升到2012年的2639.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64.5亿元上升到200.38亿元。今年上半年,宜昌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37.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18.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7%、32.83%。

  随着“大旅游”概念的树立,对这些名闻天下的旅游资源深度开发和整合,将成为宜昌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的又一强有力的引擎。


宜昌旅游 旅游接待 城市旅游 旅游产业

 

宜昌旅游 旅游接待 城市旅游 旅游产业

  年初,宜昌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到2016年,宜昌文化旅游产值突破1000亿元。到2020年,文化旅游业规模、质量、效益走在中部地区和长江沿线同等城市前列,建成文化强市和全省文化高地,成为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

  当“朝阳产业”遇上“黄金时代”

  “《意见》是宜昌市委、市政府从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对宜昌市情深入分析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宜昌市旅游局局长柳兵认为,综合研判宜昌文化旅游业的产业态势、资源禀赋及面临的千载难逢的机遇,这个目标完全有能力达到。

  柳兵将其总结为大品牌、大生态、大城市、大交通和大机遇这五“大”优势。

  大品牌聚集。全国地级市5A级景区数量排名中,宜昌与洛阳、桂林领跑全国。在湖北,宜昌3A级以上景区27家,其中5A级3家(全省7家),排名全省第一。

  大生态背景。宜昌为大别山脉、武陵山脉、秦巴山脉所环绕,虽地处中部,仍拥有极佳的生态环境。

  大城市依托。宜昌游客满意度全省第一,得益于旅游业的发展,更得益于城市文明的提升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平安城市……一系列的荣誉称号为宜昌城市软环境注脚。

  大交通支撑。汉宜铁路把宜昌由偏居一隅的城市变成交通枢纽城市,助推宜昌旅游走出深闺。

  大战略机遇期。文化旅游已成为继衣食、家电、车房之后的第四轮大众消费热点,国务院要求将其打造成人民群众满意的服务业,正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机遇。对此,峡州国旅董事长胡诗华认为:“当前‘八项规定’让公务、商务旅游还原成大众旅游,《旅游法》让从附加购物的旅游还原成真正的休闲旅游,这两个‘还原’中,蕴藏着旅游业的大机遇。”

  旅游经济是最具带动功能的“绿色经济”,旅游产业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朝阳产业”。在宜昌,“朝阳产业”正遇上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千亿前景可期。

  以“后现代理念”打造“后发优势”

  把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作为一个旅游产品来规划、建设和经营,有效整合、运用宜昌的各类资源,把旅游的理念、元素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把宜昌打造成具有很强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是《意见》的核心理念。这其中,包含着宜昌市委、市政府对“后现代理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借鉴。“后现代理念”是迄今为止对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文化和发展思潮之一,主张异质性、尊重差异性,强调个性化,倡导工业化与城市化和谐、科学理论与人文关怀和谐,重建人与自然平等与和谐。

  在宜昌,以“后现代理念”指导城市及城市旅游的规划建设,打造宜昌的“后发优势”成为领导班子的共识。后现代理念’是对现代城市理念的延续和升华,是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高级阶段。”宜昌市委主要领导指出,结合宜昌城市发展实际,树立“后现代理念”,就是要紧紧依托宜昌江穿城、城镶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峡江地形地貌,突出以人为本、绿色生态和城市个性,突出宜居宜业宜旅城市主题,更加注重城市环境和生活质量,更加注重文化底蕴和城市品位,更加注重广大市民的充分认同和积极参与,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永续发展,进一步加快城市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打造品位之城、品质之城、精致之城,建设绿色宜昌、智慧宜昌、幸福宜昌。“现代与传统齐飞,群山共峡江一色”,是华中师范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邓宏乾教授对宜昌的高度评价。

  从“景区旅游”到“全要素城市旅游”

  “城市旅游”是以现代化的城市设施为依托,以该城市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周到的服务为吸引要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这也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例如世界旅游头牌国家西班牙提出“国家旅游”概念,并不是其景点有多么震撼,而是各项配套以及旅游城市都成了“景区”。

  当前,宜昌就正逐步摆脱“旅游城市”的传统发展模式,向“城市旅游”的方向迈进。

  用柳兵的话说,整个宜昌,就是一个旅游景区,从风景区、度假区,到城市绿地、历史街区,乃至于城市建设、管理都将“景区化”,充分实现产业配套和城市功能的融合。

  宜昌市文化局局长王永平介绍,“十二五”期间,宜昌市要基本完成宜昌大剧院、音乐厅、城市规划展览馆、新博物馆、科技馆、奥林匹克运动中心、国际会展中心等重大场馆建设,支持建设钢琴博物馆、地质博物馆、奇石馆、茶博馆、柑橘博物馆等特色文化场馆。同时,高标准建设中央文化区、中央商务区、文化娱乐街区、特色餐饮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及游客中心、城市景观带,加大旅游名镇、旅游名村创建等,要站在游客的角度,把吃、住、行、游、购、娱项目建成一处处令游客向往的旅游景观,成为城市旅游的吸引物。

  旅游业吃、住、行、游、娱、购六要素中,“游”只占1/6,在强调全要素的“城市旅游”中,门票收入应低于1/6。未来游人乐游宜昌,停留时间延长、旅游节奏放慢,将带来住宿、购物、商务等各项收入的全面增长。
 

编辑:ljing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以城市群旅游引导新型城镇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指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破解各种问题的大思路,展示了中国下一阶段发展的大逻辑,指明了中国未来前进的大方向。【详细】

浙江省规划3年建设百个特色小镇

近日,国家旅游局发布消息称,浙江省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省培育和规划建设100个特色小镇,其中“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必须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截至目前,浙江已批复特色小镇创建名单79个,其中“旅游产业类”特色小镇共有17个【详细】

古村三水延伸旅游产业新空间

佛山推出8条古村落特色线路,就是将古村活化的成果推向市场,增加古村活化的内涵。对三水而言,古村落是众多旅游景点中不可划缺的旅游元素之一。【详细】

京津冀旅游产业发展重点

  旅游业作为能够促进区域联动、推动公共服务衔接、加快消费集聚的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产业的协同应成为重要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推动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关键是实现旅游产业链的整合,让京津冀旅游产业中的各种资源、要素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合理分配和组合,使产业结构达到最优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