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如何借力城市景观?

2013-10-03 06:53:17    作者:温源 王蕾 张胜通     来源:光明日报     浏览次数:

  未来城市竞争将是创意的角逐

  路过深圳华侨城OCT-LOFT创意园的市民可以过一把“艺术瘾”了。“倉”字的“口”字部位设计成飞机窗口,“裂”字的“刀”字部位划出墙的裂缝,“跡”字的“口”字部位踩出了一个脚印,这些现实与字体巧妙结合的创作与居民有着很强的互动——这只是这座城市里数不清的创意风景线中的一个。“如果深圳这座城市没有那么强的先锋性,它的影响力会急剧下降。”

  如何找到自身独特的发展潜能和文化资产,进而激发文化消费的潜力,是每座城市的目标。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营造适合“创意”发展的城市环境。有业内专家指出:下一轮城市的竞争,不是自然资源、人力、物力的竞争,而是创意的角逐。

  “创意城市是一种推动城市复兴和重生的模式。它强调消费引导经济、以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双轮驱动经济发展。它使城市从主要依赖自然资源的发展转向着重开发人类主体资源,努力解放文化生产力,重塑城市形象。”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厉无畏曾如是表述。

  城市文化地标既不是那些漂亮的“形象工程”,也不是绚丽的人造景观,而是能够记录时代,反映城市个性,留存于人们记忆中,有生命、有灵魂的文化景观。尤其对于那些没有太多历史遗迹的城市来说,富有创意的规划设计和文化景观能赋予城市新的繁华和美丽生态。

  文化景观山寨横行的背后,正是城市建设文化创意的枯竭。早在2006年,国内就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约占全国城市总数的27%,这意味着平均4个城市就有一个把自己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7年过去,城市建设“国际化接轨”之风不减,雷同山寨现象仍然严重。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徐宗威认为,城市“千篇一律”的根源是跟风攀比、管理薄弱、缺乏强制性管理措施。要改变这一现象就要加快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尽快建立城市建设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强有力的管理措施。

  也有学者指出,景观建筑学在中国建筑界的缺席是城市建设同质化严重的重要原因。在包括建筑、农林在内的所有学科中,中国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硕士和“风景园林”本科专业目录于1997年被全部取消,导致培养出只视建筑为造房子的蹩脚建筑师,忽略对城市文化与创意的思考。

  专家认为,一个城市的文化品牌要享誉全国、走向世界,先决条件是对那些能够体现城市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地挖掘、集聚、整合和利用。历史加创意,城市处处都能成为文化地标。相反,一味地山寨模仿,不但导致重复建设,造成城市资产闲置和过剩,而且也割断城市发展的文脉,失去城市发展的历史底蕴。

  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则表示,建设文化地标事关城市所有居民,因此决策程序要严格,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文化景观的选择应该和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要考虑成本收益比,合理考虑成本以及后续经营问题。

编辑:zhaox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