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个大学植物园:浙江大学植物园

2013-10-11 10:35:00         来源:青年时报     浏览次数:

  杭州人恐怕没有不知道杭州植物园的。这个创建于1956年的植物园,总面积231.7公顷,不仅可以用于科研、种质保存,还是市民观赏休闲的好去处。可是,你是否知道,在杭州城东的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内,另外有一个植物园?

  跟杭州植物园比起来,“浙江大学植物园”简直太袖珍了,只有0.93公顷,栽种的植物种类也远没有杭州植物园多,但从历史来看,杭州植物园还是小弟弟,而创建于1927年的浙江大学植物园却是老大哥呢!

  从凯旋路的浙大华家池校区正门走入,是华池北路,路的两旁种着水杉、香樟、杨柳、桂树以及不知名的树,与繁华的凯旋路相比,校园内显得十分幽静。离校门大约50米的地方,是被称为“小苏堤”的长廊,长廊尽头的路对面,有一扇铁门,常年关闭,从铁门缝往里望,草木郁郁葱葱,纵横布局有序。这里就是浙江大学植物园的所在。植物园后面200米左右的地方,原来是浙大华家池校区的牧场、动物中心、果园所在地,如今却砌起了围墙。围墙里面,几台大机器正在轰鸣,打破了校园的幽静。

  钟观光创建笕桥植物园

  植物园是一个外来词汇,源于英语Botanic garden,意为“植物学的园地”。中国植物学家贺善安(2005年)认为“植物园是收集和栽培大量植物并展示模拟自然景观,供科学研究、物种保存、科学普及和科研开发的场所”。

  中国历史上一直没有专门的植物园,只有悠久的皇家御苑和私家花园。司马相如《上林赋》和左思《三都赋》等所描述的奇花异木,丰富多彩,却不是科学分类意义上的植物园。中国在世界上堪称“植物王国”,但缺乏对植物系统深入地研究,自18世纪始至20世纪初,我国的植物都是外国人来采集标本到国外进行研究。

  这时,一个关键的人物出现了,他就是中国近代植物学的先驱钟观光,他在采集制作大量标本的基础上,辨其类属,订正学名,使种类繁多的植物有系统可循,曾在北京大学负责生物学系的筹备工作,创立了植物标本室。

  1927年8月,浙江大学(原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成立,聘请钟观光为教授。在《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院史》一书中也同样记载着,“1927年钟观光到劳农学院后,即筹建植物园,钟先生才深学博,办事热忱,商得谭熙鸿院长同意,于经济困难中创办植物园。辟地50亩,搜集植物2000余种,成为我国近代第一个(大学)植物园。”

  钟观光在任教期间,考察东西天目、四明、天台山等地,采植物标本1000多种、7000余号,创办了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劳农学院植物标本室和中国近代第一个大学植物园。这个植物园,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植物园之一。

  1929年,植物园正式建成,称“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园”。由于植物园的地点设在杭州市郊的笕桥,又称笕桥植物园。钟观光等人从全国各地收集到各类植物数千种,播种或移植到园内,每种植物都挂有牌子,书写该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学名、分布地区、经济价值等。

  笕桥植物园的诞生为中国植物园事业和园林科学写下了新篇章。然而,这个植物园也开始迎来了第一个“劫难”。

  战火纷飞饱经劫难岁月

  1934年8月,因中央航空学校在笕桥镇扩充机场,当时国立浙江大学校长郭任远购买了华家池千余亩地,农学院由笕桥迁至杭州东郊庆春门外华家池,从此在这里扎下了根。笕桥植物园也随之“移植”到了这里,提前从1933年冬天开始搬迁,到第二年5月结束。当时植物园的面积有50余亩,大小苗木3万多株。

  华家池周边,有多种农业生态系统,有果园、桑园、茶园、菜园、花卉和鱼塘。直到现在,在华家池校区仍能看到鸟在空中飞,松鼠在树上爬,蝴蝶在低空飞和蜻蜓在湖面戏水,水中有鱼儿游……

  迁入华家池后的植物园,园内堆砌了一座假山,上面建有四角亭,命名“观光亭”,纪念钟观光这位创建者。后又增立明朝植物学兼本草学大家李时珍塑像于植物园入口处。至今浙江大学植物园内仍保存有这个亭子,亭子西侧就是凯旋路,“观光亭”三字匾额由著名书法家马世晓所写。

  1937年7月7日,抗战全面爆发,同年12月杭州沦陷,国立浙江大学农学院被迫西迁贵州遵义、湄潭。八年沦陷期间,华家池校舍遭受严重破坏,植物园被遗弃,无人打理。

  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投降后,浙大农学院于1946年从贵州湄潭回迁华家池,此后,在华家池畔又陆陆续续新建校舍。现在校园内能看到的老建筑,大部分是这个时候建成的,植物园也重新在原址恢复。

  到了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大调整,浙大农学院从浙江大学分出,单独成立浙江农学院,植物园得到进一步发展,植物园种类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46个科、1100种植物增加到161个科、2018种植物,其中有8种是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级植物,成为当时国内高校首屈一指的植物园。1960年,浙江农学院改名浙江农业大学,植物园也更名为浙江农业大学植物园。

  “文革”十年动乱中,植物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钉在树上默默无语的小木牌,竟然成了资产阶级洋奴哲学的替身,遭到铲除。植物园入口处的李时珍塑像被作为封建象征推翻在地……

  “文革”结束后,过了两年,1978年6月,杭州市政工程处因建造艮山门铁路、公路立交桥,将凯旋路改道通过浙农大校园,又将立交桥艮山西路引道延伸扩建,再一次把路面向浙农大推进28米,凯旋路穿植物园而过,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面部分改建了学校的印刷厂和招待所,东面部分仍做植物园,约3.5公顷土地的植物园仅剩0.93公顷左右。

  省内唯一一棵

  中国东方杉

  1980年春,浙江农业大学对仅剩0.93公顷的植物园加以修整,园内划分为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水生植物、阴生植物和1-2年生草本植物等8个区,栽培植物165科、1400余种,引种栽培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60多种,道路两旁及门廊等处栽种着各种花木。

  而李时珍塑像也被扶正了,园中树木又都挂上了标签,经过修整的植物园,又焕发了生机,在1984年重新投入教学、研究使用。

  除了教学,这个植物园还是接待中小学师生参观学习的地方,而行人从路旁走过,也会耳濡目染,无形中学到了不少植物知识。

  浙江大学植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傅承新介绍,现在植物园由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管理,由于管理上的原因,植物园并不对外开放,仅是用于植物学研究以及浙江大学相关专业的教学实验,主要保存一些珍稀的植物物种和科研材料,有一些已经濒临灭绝了。用浙江大学植物园管理员孙书清的话说就是“主要功能是保护珍稀、濒危的植物种类和植物研究试验地”。

  在“观光亭”的前面,有一棵树中的“狮虎兽”—中国东方杉。孙书清介绍说,这是由林木育种学家叶培中用墨西哥落羽杉和中国杉科柳杉属的柳杉杂交而成,当年培育成功后移植到全国各地,而现在浙江省内存在唯一的一棵东方衫,就在浙大植物园里面。

  现在园内栽培植物170科1500余种,其中蕨类植物20科45种,裸子植物8科70余种,双子叶植物127科1085种,单子叶植物15科300余种,还有国家重点保护的一、二、三级珍稀濒危植物60余种。


  在浙江大学退休教授黄寿波看来,植物园是先辈们为浙江大学留下的宝贵遗产,是重要的历史见证和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浙大人的骄傲,应当好好珍惜和利用。

  植物园北边,艮山西路以南、秋涛路以西、凯旋路以东的华家池校区北部地块,占地面积约240亩,约占整个校区的1/6。这一地块,在2013年9月5日被拍卖了136.7亿元。但这次拆迁和拍卖,对浙江大学植物园没有太大的影响。

  孙书清现在很忧虑。原来在华家池校区的本科院系和研究实验室已经搬到紫金港校区,植物园虽然暂时不会搬迁,但是,如果不进一步加强投入和管理,园内的一些植物不一定能存活下去。

 

 

编辑:zhufei

凡注明“风景园林网”的所有文章、项目案例等内容,版权归属本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者,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风景园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阅读

浙江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打造美丽中国示范区

  近日,《浙江省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发布,提出今后5年全省将以此作为生态文明和美丽浙江建设的总抓手,力争各项生态环境建设指标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打造美丽中国的示范区。【详细】

浙江庆元要建成江南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

  日前,浙江庆元县发布实施《庆元县推进农旅大融合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旨在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我县【详细】